Page 49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5年第二期
P. 49

苏文涛:全自动熔融炉制样方法


              料装置内的现象,导致配比时间延长,且稀释比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聚集堵塞。
              达标。定期用吸尘器将堵住的部分疏通,配比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用不同粒度的助熔剂进行配比测试,试样
              可恢复正常,但一段时间后助熔试剂又会重新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配比情况如表 1 所示,当助熔剂粒度为 0.150~
              住给料装置。助熔剂颗粒尺寸不均匀,混在一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200 mm时,制样效果最优,试剂颗粒均匀饱满、光
              后流动性变差,在狭小的通道内助熔剂容易发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滑不抱团、流动性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  不同粒度助熔剂条件下试样的配比情况

               助熔剂粒度/mm          试样1          试样2           试样3           试样4           试样5          试样6

                 0.050~0.100     超时            超时            超时           堵塞            超时            超时
                 0.101~0.150     成功            超时            超时           超时            成功            堵塞

                 0.151~0.200     成功            成功            成功           成功            成功            成功
                 0.201~0.250     成功            堵塞            堵塞           堵塞            堵塞            堵塞

              2.2.3  试样上下层助溶剂质量分数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例分层配比,不同试样上下层助熔剂质量分数条
                  试样表面气泡产生的原因为:碳酸盐在高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件下的制样情况如表 2 所示,当试样上层助熔剂
              熔融时分解形成了 CO 2 ,气体未在试样凝固前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质量分数为 25%,试样下层助熔剂的质量分
              出。重新编辑配比单元的控制逻辑,按一定的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数为 75% 时, 成片效果最优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 不同试样上下层助熔剂质量分数条件下的制样情况

               试样上层助溶剂的      试样下层助溶剂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1       试样2        试样3         试样4         试样5        试样6
                 质量分数/%        质量分数/%
                    75             25        气泡在底部      气泡在底部    气泡在中、底部       气泡在底部       气泡在底部      气泡在底部
                    50             50        气泡在上部      气泡在中部      气泡在中部     气泡在中、上部     气泡在中、上部      气泡在上部

                    25             75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无气泡       气泡在上部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无气泡
              2.2.4  试验温度控制工艺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的CO 2 在高温的驱使下在注模前溢出。不同最高熔
                  根据碳酸盐的特性,优化温度控制工艺,并适当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融温度条件下的制样情况如表3所示。最高熔融温度为
              高熔融温度,使碳酸盐充分分解、氧化,进而使分解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085 ℃时, 试样完整无缺陷,表面无气泡(见图4)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  不同最高熔融温度条件下的制样情况

               最高熔融温度/℃          试样1          试样2           试样3           试样4           试样5          试样6
                   1 050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大量气泡

                   1 055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大量气泡
                   1 060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大量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大量气泡
                   1 065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少许气泡

                   1 070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少许气泡
                   1 075        星点气泡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 少许气泡         星点气泡

                   1 080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星点气泡          星点气泡          星点气泡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
                   1 085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
                   1 090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无气泡           无气泡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
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