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4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5年第二期
P. 44

吴 琼,等: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技术的大尺寸叶片动态全场应变测量


              角度等参数,并在结果中生成不确定度,不确定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位置,调整曝光度低于标定时的曝光度,使图像中
              小于0.04被认为是合理的标定不确定度范围                   [12] 。搭   的散斑清晰,且不会形成拖影。采集标定图片时曝
              建DIC三维动态全场应变测量系统,该系统主要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光率为300 μs,采集散斑照片时曝光率为150 μs。
              括三脚架、两台无频闪LED(发光二级管)光源、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一阶弯曲共振状态下开始试验,通过激光位
              定组件、散斑制作工具、VIC-Snap图像采集系统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移传感器和控制仪来控制测定点的振幅,在相同振
              VIC-3D图像处理系统等。打开图像采集系统软件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幅条件下采集散斑照片,使用VIC-3D软件进行标定
              保证软件中两台相机视野能获得大尺寸叶片叶背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分析。
              角下的最大面积,散斑面积占视野的 60%~70%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  电阻应变计法验证
              使用等效焦距为 50 mm的定焦镜头,镜头的摄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验证三维 DIC测量结果的准确性,同时采
              角度为 46°, 最近对焦距离为 0.45 m,光圈值F为                     用DIC方法和基于电阻应变计的电测法开展对比验
              1.8~22,光圈孔径=焦距/F, F越小,进光量越多,                      证研究。将应变片安装在被测物体表面,并通过电缆
              因此要避免使用最大光圈和最小光圈。设置软件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连接到测量放大器。如果应变片被压缩,其电阻会减
              参数,为了保证采集照片的清晰度,需架设无频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。如果应变片被拉伸,其电阻会增大。原因是当测
              LED白光光源, 选用F为8的光圈,以获得最佳画质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栅丝被拉伸时,电流通过的导体变细,导致电阻增
              采用的分辨率为2 048像素×1 952像素。大尺寸叶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,通过电阻的变化可以确定应变片上的应变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验以叶背理论最大应力点为中心,距离为
              片的一阶振动频率较低,因此选用帧率为1 000 帧/s
              来采集照片,使应变曲线平滑。调整光圈,使视野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 mm,安装3行3列共9片电阻应变片, 测量叶片展
              散斑图像清晰,且拥有较低的不确定度。要保证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应变,电阻应变计采用桥盒半桥连接进行温度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偿。通过电磁振动台激励叶片,利用Coda应变测试
              尺寸叶片在视野中更清晰,需要在开启相机和采集
              软件的前提下,对照视野画幅调整相机的位置和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系统采集y方向的应变,进而测得应变。试验采
              度。相机布置情况如图2所示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用的应变片为单向栅型应变片,敏感栅尺寸(长度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宽度)为2.0 mm×2.2 mm,安装位置如图3所示,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变片结构如图4所示。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相机布置情况示意
                  在标定过程中,使用参数信息已确定的编码型
              标定板,采集的标定照片中,标定板上所有的点将
              会被自动提取。标定结束后,每一张标定图像都会
              有对应的分值,即照片中标定板提取点的位置与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应变片安装位置示意
              学校正模型上点的理论位置之间的平均误差,计算

              的校正结果包含置信区间。试验采用点距为28 mm
              的标定板,标定过程中,标定板紧贴视野中散斑位
              置,使用无频闪光源倾斜且直接照射于散斑表面,以
              提高成像质量,并避免形成反光。调整曝光度参数
              略高于正式试验时拍摄散斑照片的曝光度。开始采
              集标定照片时,变化标定板各方向的倾斜角度,通过
              软件采集30~50组标定照片,标定误差需小于分析
              软件中设定的不确定度,标定报告中高速相机夹角
              应为15°~60°。标定完成后不应再调整相机及光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4  应变片结构示意
               28
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