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5年第一期
P. 52

刘向明,等:滑轨钢边部细线缺陷产生原因


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陷形成机理研究[J].重庆理工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(4):107-110.
                [1]  王国伟.热轧卷板边部线状缺陷的形成机理与控制[D]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5]  康永林.近年我国热轧及冷轧板带生产现状分析[J].
                   武汉:武汉科技大学,2020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鞍钢技术,2013(1):1-5.
                [2]  马海龙,田贵昌,乔焕山,等.冷轧涂镀基板边部缺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6]  蔡兆镇,安家志,刘志远,等.微合金钢连铸坯角部
                   成因分析及预防[J].金属世界,2020(4):61-64.
                [3]  刘向明,朱启茂,王伟,等.连续铸轧生产线热轧带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裂纹控制技术研发及应用[J].钢铁研究学报,2019,
                   表面缺陷产生原因及改进措施[J].理化检验(物理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1(2):117-124.
                   册),2021,57(7):76-80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7]  刘莹,张楠.钢板表面翘皮缺陷产生原因[J].理化检
                [4]  张所全,焦四海,丁建华,等.轧制过程边部线状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验(物理分册),2022,58(9):42-44.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(上接第5页)
              散深度基本相当,且与能谱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包铝层晶界,该现象极易误判为铜扩散,使检测结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大于实际值。为保证各实验室之间铜扩散检测结果
              3  结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能够匹配,应对腐蚀时间和腐蚀温度进行控制。建
                 (1)  电解抛光是一种电化学腐蚀行为,电解抛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议腐蚀温度为15 ℃时, 将腐蚀时间控制为35 s;腐蚀
              后试样的包铝层在腐蚀时容易出现晶界,其现象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为25 ℃时, 将腐蚀时间控制为25 s;腐蚀温度为
              铜扩散特征无法分辨,影响检测结果,因此用于检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℃时, 将腐蚀时间控制为15 s。
              铜扩散的试样不宜进行电解抛光。
                 (2)  GB/T 3246.1—2024推荐的检测铜扩散方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              法对腐蚀时间、腐蚀温度等均没有明确要求,实际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1]  柴晓燕,米宏伟,何传新.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
              作中腐蚀时间过长或腐蚀温度过高均会使材料出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谱仪的原理与维护[J].自动化与仪器仪表,2018(3):3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40
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