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8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4年第九期
P. 48

高倩雯,等:基于聚焦离子双束电镜的透射电镜微柱试样制备


              1.2.3  两侧挖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.5  提取
                  选用 FIB 的电压为 30 kV,束流为 9.3 nA,利                     伸入纳米机械手,当机械手距离试样较近时,插
              用常规截面(RCS)模式将需要加工的试样前后两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入GIS-Pt,通过离子束窗口缓慢控制机械手下降,直
              侧掏空,由于微柱高度较高,因此加工图形的长度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到尖端刚好接触到Pt层。在离子束流为40 pA时,
              宽度、高度分别为20,20,15 μm。两侧掏空后降低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沉积Pt将机械手和试样紧密连接。焊接牢固后
              束流至 2.5 nA,首先在 54°时用 CCS 模式对试样正                   即可将试样切断,在较大束流下选择矩形图形与底
              面进行精修,在精修时,每 2 s观察一次电子束,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部L形切处相接,使其与基底分离(见图6),缓慢移
              量保留微柱中的裂纹。为了能直观看到试样另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纳米机械手即提取成功。
              侧的精修情况,将试样台转回 0°, 水平旋转 180°后
              再次倾转至54°, 对另一侧进行精修,精修后微柱试
              样的 SEM 形貌如图 4 所示,最终保留约 1.5 μm 的
              厚度。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6  从基底上提取后微柱试样的离子束形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.6  转移至专用铜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电子束下找到FIB专用铜网,并移至共心高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,为了防止减薄过程中铜网反沉积造成试样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4  精修后微柱试样的 SEM 形貌                   染,固定试样之前需倾转14°, 在铜网上用离子束加
              1.2.4  L形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一个大小合适的深槽。加工完成后,继续将铜网
                  将试样台转回0°, 离子束观察角度为180°,在束                     倾转至52°, 进纳米机械手至凹槽上方,缓慢将试样
              流为2.5 nA时用几个矩形(rectangle)图形并联刻蚀                   两侧落在凹槽上,并保证微柱处于凹槽的中间位置,
              模式对试样进行L形切,L形切的目的是将薄片试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伸入GIS-Pt,使用两个矩形图形同时沉积,将试样两
              右侧和底部切断,保留左侧和基底连接部分做支撑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端固定在铜网上。在试样产生弯曲倾向时,焊接点
              形成一个悬臂状试样(见图5)。由于微柱两侧均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试样有拉应力的作用,有效防止了试样的弯曲变
              Pt,且Pt外侧悬空,考虑到Pt和试样结合不牢固,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。当Pt沉积至一定厚度时,将试样与纳米机械手
              了避免试样与基体断裂,加工时采用右侧和底部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离,退出机械手和GIS-Pt。
              割的L形切,保证在刻蚀过程中试样不会因为自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.7  减薄及清洗
              导致连接处断开,而使试样掉落。为了防止因试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减薄是微柱TEM试样制备的关键阶段,由于试
              过高及离子束切割时存在一定的夹角而导致未切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上存在裂纹等缺陷,因此减薄时需要注意两个方
              的情况,L形切结束后可将试样台倾转20°, 观察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:采用对称切削的方式对两面进行均匀减薄,这
              片试样底部是否与基体完全脱开,若未脱离,则转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两侧交替可以使应力互相抵消,降低试样变形几
              0°继续加工底边, 直至完全脱离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率;逐步减小离子束加工的电压束流、深度及加工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域的宽度。减薄时铜网转回0°并水平旋转180°,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正对离子束位置,将目标区域调整至共心高。由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该试样硬度较低,根据经验,减薄时将试样台倾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±1.3°, 采用CCS模式分别完成两侧的等深度减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程,该试样需在150 nm(厚度)左右观察内部矿化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胶原纤维走向排布,因此粗减薄后TEM试样厚度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留约200 nm。减薄时,两侧出现的白边不一定是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薄下厚导致的,可能是试样导电性较差所致,不能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5 L 形切后微柱试样的离子束形貌                     全消除。
               32
   43   44   45   46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