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4年第八期
P. 35
杨 颖,等:冷变形对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逆转变奥氏体的影响
图 5 不同冷轧变形量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形貌
量下的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奥氏体含量进行测量。 大。由X射线应力仪测得的奥氏体含量可知,随着
不同冷轧变形量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XRD图谱与 变形量的增大,超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奥氏体体积分
奥氏体体积分数变化如图6所示。由图6可知:未变 数逐渐增大。未变形时,奥氏体体积分数为0.40%,
形时,XRD图谱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中只有体心立 当变形量逐渐增大至90%时,奥氏体体积分数逐渐
方结构 (BCC) 的贝氏体;随着变形量的增大,面心 增大至14.85%。可见,在该回火工艺下,冷变形有
立方结构 (FCC) 的(220) γ 、(311) γ 衍射峰强度逐渐增 利于促进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逆转变奥氏体的转变。
图 6 不同冷轧变形量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 XRD 图谱与奥氏体体积分数变化
为了研究冷轧变形量对逆转变奥氏体形核、长 随着变形量的增大,基体内位错密度也随之增
大的影响,利用TEM对不同变形量下超低碳贝氏体 大。数量多的位错相互交缠形成位错胞和位错墙
钢中奥氏体的形态、分布和尺寸进行观察,结果如图 等 [10] 。逆转变奥氏体依旧在边界处弥散分布。逆转
7所示。由图7可知:未变形时,基体组织为板条状 变奥氏体的形态发生变化,由薄膜状向块状转变,且
组织,该组织中有少量位错,在贝氏体板条束界和新 奥氏体宽度的平均尺寸随变形量的增大而增大。当
旧组织交界处分布着少量薄膜状的奥氏体,该状态 变形量为50%时,逆转变奥氏体为块状,此时块状
下的奥氏体尺寸细小,平均宽度约为26.07 nm;当变 奥氏体的平均宽度为98.92 nm。当变形量为70%和
形量为30%时,基体板条贝氏体尺寸变小,板条等 90%时,块状逆转变奥氏体的平均宽度分别增大到
边界处的奥氏体尺寸增大,平均尺寸约为50.06 nm, 125.61 nm和186.63 nm。
该状态下的奥氏体依旧为薄膜状。 不同冷轧变形量时超低碳贝氏体钢的TEM能
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