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9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四期
P. 79

王一非, 等: 某生产井油管短节断裂原因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油管整体宏观形貌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1 , 2 油管短节局部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对1 短节断口取样后再进行宏观观察, 发现断
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口附近无明显塑性变形, 其内壁圆周上存在多处裂
            纹源及一次疲劳台阶, 不同平面上的两条裂纹向外
            表面扩展, 并相交形成一处疲劳台阶, 在裂纹扩展后
            期, 形成多条贝壳状疲劳弧线, 断口呈大应力多源疲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1-2 ]
            劳断裂特征( 见图3 )          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4 1 短节断口附近壁厚测量位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 化学成分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直读光谱仪及红外碳硫仪对油管短节镦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管体位置进行化学成分分析, 结果如表1所示, 由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可知: 两个位置的化学成分均满足 APIS p ec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CT — 2018 《 套管和油管》 的要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3 洛氏硬度测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3 1 短节断口主源区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依据 ASTME18 — 20 《 金属材料洛氏硬度的标
                 在1 短节镦粗位置取样, 对试样进行壁厚测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试验方法》, 采用洛氏硬度试验机对油管短节进行
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( 见图4 ), 由图4可知: 对应裂纹源位置的壁厚较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洛氏硬度测试, 测试位置如图5所示, 测试结果如表2
            侧厚2cm , 即油管壁厚不均匀, 这会导致油管实际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示, 2 管体位置硬度满足 APIS p ec5CT — 2018标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受力方向偏离原受力轴线,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, 油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对油管的技术要求, 1 短节镦粗位置的硬度超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内壁可能承受附加的弯矩            [ 3 ]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要求上限, 约为2 短节管体位置硬度的两倍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3
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