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3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1年第十二期
P. 53
李 克, 等: 复合喷丸对0Cr16Ni5Mo1马氏体不锈钢表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
提升起到不利影响。 氏体双相不锈钢显微组织和残余应力的影响[ J ] . 机
( 3 )对试样进行钢丸强力喷丸 + 玻璃 / 陶瓷喷 械工程材料, 2019 , 43 ( 7 ): 59-63.
丸的复合喷丸处理, 在试样表面可以产生较高的残 [ 6 ] CHEN M , JIANG C , XU Z , etal.Surfacela y er
余压应力( -590 MPa 、 -620 MPa ) 和较大的衍射 characteristics of SAF2507 du p lex stainless steel
半高宽( 3.955° 、 4.17° ), 并且喷丸后的表面粗糙度增 treatedb ystressshotp eenin g [ J ] .A pp liedSurface
Science , 2019 , 481 ( 7 ): 226-233.
为0.889 μ m 、 1.625 μ m )。此外证实,
[ 7 ] 栾卫志, 姜传海, 嵇宁. 喷丸处理对 TiB2 / Al 复合材料
大不明显( R a
表面各点的残余压应力、 衍射半高宽差别不大即分
表面基体力学性能的影响[ J ] . 材料研究学报, 2009 ,
布比较均匀。
23 ( 3 ): 237-241.
参考文献: [ 8 ] LIU H , ZHU W , JIANG C , etal.Microstructure
evolution and residual stress distribution of
[ 1 ] 米丰毅,龚 雪 辉,袁 武 华,等.回 火 温 度 对 nanostructured M g -8Gd-3Yallo yinducedb ysevere
0Cr16Ni5Mo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[ J ] . 材 shot p eenin g [ J ] .SurfaceandCoatin g sTechnolo gy ,
料开发与应用, 2015 , 30 ( 1 ): 38-42. 2020 , 404 : 126465.
[ 2 ] 赵梓钧, 黄帅, 郭绍庆, 等. 回火温度对激光选区熔化 [ 9 ] FUP , CHUR , XUZ , etal.Relationofhardnesswith
0Cr16Ni5Mo1不锈钢组织性能影响的探讨[ J ] . 中国 FWHMandresidualstressofGCr15steelaftershot
标准化, 2020 ( 增刊1 ): 367-373. p eenin g [ J ] .A pp liedSurfaceScience , 2018 , 431 : 165-
[ 3 ] 姜传海, 栾卫志, 余震. 兼顾表面强化和抛光的复合喷 169.
丸处理方法: 200910048995 [ P ] .2009-09-16. [ 10 ] 孙永庆, 刘振宝, 王长军, 等.N 含量对 0Cr16Ni5Mo
[ 4 ] 陈明.SAF2507双相不锈钢喷丸强化及其表征研究 马氏体不锈钢力学性能和组织的影响[ J ] . 金属热处
[ D ] . 上海: 上海交通大学, 2019. 理, 2019 , 44 ( 3 ): 69-73.
[ 5 ] 时旭, 陈明, 姜传海. 喷丸处理对 SAF2507铁素体 - 奥
( 上接第31页)
[ 5 ] 李奎元, 孔令昌, 肖武华. 金属材料相控阵检 2013 , 14 ( 7 ): 32-33.
测缺陷定位、 定性、 定量准确性分析与比较 [ 9 ] 邵长禄, 石磊, 张愿伟. 相控阵技术用于棒材
[ J ] . 无损探伤, 2012 , 36 ( 3 ): 11-14. 检测中应注意的两个问题[ J ] . 无损探伤,
[ 6 ] 党永丰, 刘佳. 钛合金棒材径向贯穿裂纹超声 2015 , 39 ( 2 ): 47-48.
[ 10 ] 邢国成, 刘桂江, 李涛, 等. 超声波探伤不合格
波探伤波形特征分析 [ J ] . 时代农机, 2018
( 10 ): 235-236. T91钢棒材的分析和工艺改进[ J ] . 特殊钢,
[ 7 ] 李新蕾, 邹伟光, 莫永兴, 等. 无损检测技术对 2019 , 40 ( 3 ): 8-12.
[ 11 ] 刘桂江, 9SiCr热轧棒材超声波探伤不合格
比研究[ J ] . 工业技术创新, 2018 , 5 ( 2 ): 102-
105. 的分析与控制[ J ] . 物理测试, 2017 , 35 ( 1 ):
[ 8 ] 肖武华, 孔令昌. 相控阵检测技术在缺陷定 41-44.
位、 定性、 定量中的准确性 [ J ] . 河南科技,
3 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