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6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4年第九期
P. 86

彭 霜,等:导向臂疲劳寿命试验断裂原因


              率为1.0 Hz,目标寿命不小于14万次。断裂导向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截面厚度较薄;导向臂成型后转角处两侧局部存在

              的循环周次为 86 703 次。导向臂断裂位置外观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车削加工,一侧加工量较大,另一侧加工量较小,两
              图2所示,断裂位置距离卷耳中心180 mm,断裂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侧在结构上不对称。
              置厚度为16.5 mm。笔者对断裂导向臂进行一系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向臂断口宏观形貌如图4所示。由图4可知:

              理化检验分析,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,以避免该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向臂发生横向断裂,断口比较粗糙,无明显塑性变
              问题再次发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形;断口分为裂纹源区、疲劳扩展区、瞬断区,图4a)
              1  理化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虚线框以内为裂纹源区与疲劳扩展区;裂纹起源于

              1.1  宏观观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向臂下表面,呈多源、线源特征,源区未见明显损
                  断裂导向臂的宏观形貌如图3所示,按照导向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伤与冶金缺陷,扩展区可见明显放射棱线、疲劳弧线
              疲劳试验装夹方式,规定施加载荷的一面为上表面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征,瞬断区位于上表面与右侧;从整个断口起源来
              另一面为下表面。由图3可知:导向臂断裂位置上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,源区分布不对称,断口左侧靠近边缘存在1处独
              面断口比较平齐,下表面断口比较粗糙,上、下表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立起始的疲劳区,右侧靠近端面处均为瞬断区,未见
              均未见明显损伤;导向臂截面厚度呈渐变趋势,断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独立起源于右侧下表面的疲劳区。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导向臂断裂位置外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断裂导向臂的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   70
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   9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