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二期
P. 60
“ 失效分析” 专题报道征稿通知
2022年专题报道三
———《 理化检验 - 物理分册》
1 专题简介 ( 6 )失效分析预防预测技术。
失效分析是一项综合性强、 研究方向交叉性突出 ( 7 )特种材料和装置失效分析与预防。
的学科。它一般根据失效现象, 通过分析和验证, 模 ( 8 )其他相关失效分析与预防技术等。
拟重现失效的过程, 找出失效的原因, 挖掘出失效的 2 专题主编
机理。在提高产品质量, 技术开发与改进, 产品修复 宁玫, 教授级高工,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失效分析
及仲裁失效事故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, 同时也 分会失效分析专家,《 理化检验 - 物理分册》 杂志编委
是制定技术规范、 科学发展规划等的重要依据之一, 会委员, 欧波同特聘专家。长期从事钢铁材料基础
属于“ 安全” 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。其分析方法包 研究, 产品缺陷和失效分析, 扫描电镜分析应用及技
含了有损分析、 无损分析、 物理分析、 化学分析等。 术培训等工作。
为了更好地展示失效分析的重要性, 分享更多的 3 专题副主编
失效分析方法和分析经验。《 理化检验 - 物理分册》 拟 刘莹, 高级工程师, 天津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理化
推出“ 失效分析” 专题报道, 重点报道我国近年来在该 检测专家,《 理化检验 - 物理分册》 杂志编委会委员,
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, 旨在为国内广大失效分析技术 全国冶金物理测试网电子光学委员会委员, 全国钢
研究者提供一个沟通、 交流和展示的平台, 通过综合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金相检测方法分技术委员。长期
性试验手段和系统性分析方法展现更多的实际失效 从事钢铁材料基础研究, 产品缺陷和失效分析, 扫描
分析案例, 推动我国失效分析技术的发展。征稿内容 电镜分析应用等工作。
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, 欢迎大家踊跃投稿。 4 征稿要求
( 1 )失效分析原理与方法。 论文格 式 请 参 考 我 刊 已 刊 出 文 章 或 “ 征 稿 简
( 2 )失效分析中的理化检验技术。 则”。请在投稿时于文题处注明“ 失效分析” 字样,
( 3 )典型失效案例解析。 截稿日期为 2022 年 5 月 31 日。
( 4 )失效分析与安全, 风险评估与管理。 期待您的来稿, 感谢您的支持!
( 5 )失效与设计, 材料和工艺, 服役环境相关的 《 理化检验 - 物理分册》 编辑部
分析。 2022 年 2 月 8 日
磁性法属于非破坏性检验, 适用于现场大型材料部 与检测的研究[ D ] . 广州: 华南理工大学, 2015.
[ 5 ] 杨莉, 李志霞 .MP30 型 铁 素 体 含 量 测 定 仪 测 量 中 的
件的快速检验, 但其测量值偏低。
( 2 )金相图谱对比法和化学 Schaeffler图法的 不确定 度 评 定 [ J ] . 理 化 检 验 ( 物 理 分 册), 2014 , 50
测量结果接近, 金相测量法中的网格数点法、 网格截 ( 3 ): 199-200 , 234.
[ 6 ] 何德孚, 曹志樑, 周志江, 等 . 奥氏体不锈钢焊 管 焊 缝
线法和八线法测量结果相同, 实际检测中均可作为
铁素体含量 及 其 测 定[ J ] . 焊 管, 2007 , 30 ( 5 ): 30-35 ,
备选方法。
105.
参考文献: [ 7 ] 栗卓新, 焦俊, KIM HJ. 不锈钢焊缝铁素体含量测试
方法与精度的现状及进展[ J ] . 械 工 程 学 报, 2014 , 50
[ 1 ] 吴冰洁, 王留兵, 王庆田, 等. 奥氏体不锈钢焊缝中 δ铁
( 12 ): 89-96.
素体含量测定的探讨[ J ] . 电焊机, 2019 , 49 ( 4 ): 78-81. [ 8 ] 李雪峰 . 金相法测定相含量的误差分析[ J ] . 热 处 理,
[ 2 ] 薛敬凯, 付荣真, 王飞, 等 .06Cr19Ni10 不锈钢自动脉
2013 , 28 ( 1 ): 73-75.
冲 TIG 焊 接 头 组 织 与 性 能 研 究 [ J ] . 热 加 工 工 艺, [ 9 ] 郭海霞, 李雪峰, 杨之勇 .GB / T15749 — 2008 《 定量金
2017 , 46 ( 9 ): 187-189. 相测定方法》 的修订情况介绍[ J ] . 理化检验( 物理分
[ 3 ] 左波, 余燕, 张茂龙 . 核电设备不锈钢堆焊层的铁素体 册), 2012 , 48 ( 2 ): 112-114 , 124.
含量[ J ] . 焊接技术, 2012 , 41 ( 8 ): 10-12 , 78. [ 10 ] 王楠 . 浅谈铁素体含量磁性仪法和计算法的测定[ J ] .
[ 4 ] 颜晓亮 .AP1000 核电不锈钢堆焊层铁素体含量控制 广州化工, 2012 , 40 ( 16 ): 161-163.
4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