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4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二期
P. 54

林子博, 等: 取向硅钢超大高斯晶粒取向偏离角的 X 射线衍射测量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从而在       靶材采用铜靶, 电压为40kV , 电流为40mA 。测试

            探测模式的角度大于预估的理论角度 2 θ 0
            偏离情况下能够准确探测出真实的衍射角度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品经过砂纸机械打磨清洗后, 表面清洁平整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EBSD 采用 ZEISSSi g ma300 型电子显微镜对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进行取向分析, 在点模式下获得其欧拉角。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用不同型号的砂纸进行打磨和抛光, 最后进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解抛光, 电解抛光时试样接电源正极, 不锈钢接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极, 采用 89% 甲醇 +10% 乙酰丙酮 +1% 四甲基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化铵( 体积分数) 溶液对试样进行浸蚀, 迅速取出试
                   图 4  试探法探测器扫描过程及测得偏离角示意                     样, 用清水冲洗表面, 再用无水乙醇清洗和吹干。
                 记录探测器扫描的衍射谱线后, 重新调整光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测量结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其中
            固定的角度, 将光管角度设置为θ 0-α+Δθ 1
            Δ θ 1< α , 设置该角度是为了在小偏离角度下进行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为冷轧退火后的取向硅钢, 根据 XRD 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试探扫描的步长, 在初期步长可                   准数据库查得α-Fe ( 110 ) 晶面在铜靶下对应的衍射
            探。实际上, Δθ 1
            设置为 1°~2° , 以 提 高 测 试 速 度。探 测 器 在 ( θ 0 +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β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角为 44.8° , 设置θ 0  为 22° , α 为 5° , 为 2° , Δθ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)
                   )
            α+Δθ 1 - β  至( θ 0+ α+Δθ 1 + β 的角度范围内扫            2° , 扫描速度v 1   为 6 ( ° )/ min , 扫描步长 s 1  为 0.01° 。
            描。当探测器获得的谱线中出现衍射峰后, 继续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 探测器扫描参数                 ( °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逐渐增加光管角度并进行扫描, 直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序号            光管角度         探测器扫查角度
            间隔角度 Δ θ 1
            衍射峰的强度出现下降的趋势, 即停止扫描, 可得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-1            17.0          25.8~29.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-2            19.0          23.8~27.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            衍射强度最高时的光管角度θ m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-3            21.0          21.8~25.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中心, 将
                 以衍射强度最高时的光管角度θ m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-4            23.0          19.8~23.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进行对应角度范围的扫                    1-5            25.0          17.8~21.8
            光管角度设置为θ m1-Δθ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-6            27.0          15.8~19.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并进行对应角
            描。依次增加光管的间隔角度 Δθ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-1            23.5          19.3~23.3
            度范围的扫描。测试间隔的角度逐渐减小, 即 Δθ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-2            24.0          18.8~22.8
                  , 以保证测试精度逐渐提高。同理, 得到衍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-3            24.5          18.3~22.3
            >Δθ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-4            25.0          17.8~21.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
            强度最高的光管角度θ m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-5            25.5          17.3~22.3
                 依此类推, 以得到的衍射强度最高的光管角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-1            24.7          18.1~22.1
                为中心, n 为大于等于 2 的正整数, 将光管角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-2            24.9          17.9~21.9
            θ m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进行对应角度范围的扫描, 依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3-3            25.1          17.7~21.7
            设置为θ mn-Δθ 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-4            25.3          17.5~21.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并进行对应角度范围
            增加光管的间隔角度 Δ θ n+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从而得到衍射强度最高 时的                    根据上述参数设定, 进行第一轮的测试。光管
            的扫描, Δθ n >Δθ n+1
            光管角度, 最强衍射强度对应了最准确的衍射峰位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开 始 角 度 为 17° , 探 测 器 扫 查 角 度 为 25.8°~
            同时, 逐渐减小测试间隔角度, 以保证最高的精度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9.8° , 序号为 1-1 ; 第二次扫查时光管的开始角度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设定
            重复上述步骤, 直至 Δ θ n+1≤Δθ r       , 其中 Δθ r           19° , 探测器扫查角度为 23.8°~27.8° , 序号为 1-2 。
            的偏离角分辨率, 从而得到谱峰最高时的光管角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随后的测试, 依此类推。光管角度从 17° 开始, 依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。根据 X 射线衍射基本               间隔 2° , 最终到 27° 时衍射峰强度开始降低, 探测器
            θ t  和探测器对应的角度θ d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; 入射线和衍射线夹角             扫查角度为23.8°~27.8° 时的衍射谱线如图5 所示,
            原理, 可知衍射角 2θ=θ t+θ d
            的半角θ= ( 180°-θ t-θ d 2 ; 偏离角     ψ  为入射线和          最高峰时的扫查角度为 25°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)/
            衍射线 的 角 平 分 线 与 试 样 表 面 法 线 之 间 的 夹 角,                 第二轮扫查中, 以25° 为中心, 选择 Δ θ 2         为0.5° ,
            ψ = ( θ d-θ t 2 。由于也可能出现对称位置的偏离,                  v 1  为 6 ( ° )/ min , s 1  为 0.01° , 光 管 以 开 始 角 度 为
                      )/
            因此   ψ =| ( θ d-θ t 2| 。上述过程中, 光管移动的              23.5° 进行扫查。根据第一轮扫查的结果, 将 2 θ 进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)/
            间隔角度决定了偏离角的精确程度, 例如测试中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步缩小至 44.0°~45.5° , 具体参数为表 1 中的 2-1
            用仪器的间隔角度可以精确到 0.01°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至 2-5 。探测器扫查角度为 23.5°~25.5° 时的衍射
            2.2  测量仪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谱线如图 6 所示, 光管角度为 23.5°~25.5° , 其峰值

                 采用 Bruker-D8Advance 型衍射仪进行测量,                 出现在扫查角度为 25° 时。
             3 8
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