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6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十二期
P. 36

姚士聪, 等: 汽车冲压外覆盖件高点高度影响因素及控制阈值


            =7.946+0.255×高点高度。结合该式可计算出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冲压覆盖件高点高度对喷漆后漆膜的长短波及鲜映

            点极限高度标准为10.496 μ m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性的影响进行研究, 并根据各参数的相关性关系及
            2.10 结果与讨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主机厂涂装控制标准得出冲压车间高点极限高度控
                 由结果可知, 高点高度与漆膜长波数量呈较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标准, 对冲压过程清洁度控制提出了建议。
            的正相关关系, 这是由于漆膜有一定流动性, 在喷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1 )冲压件高点高度与异物的尺寸及种类、 材

            及烘干过程中会产生自流平, 对材料表面有一定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料厚度呈正相关关系, 即异物尺寸越大、 异物弹性模
            遮盖性, 喷漆对高点的遮盖作用如图13所示。汽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量越大、 材料厚度越大, 形成的高点高度越大; 而高
            板实际表面形貌的几何形状偏差一般分为3种误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点高度与模具间隙呈负相关关系, 即模具间隙越小,
            结构形式, 即形状误差、 表面波纹度和表面粗糙度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点高度越大。
            分布在不同的波长范围           [ 10 ] 。根据 ASME ( 美国机械            ( 2 )面漆漆膜长波数量与冲压件高点高度呈强


            工程师协会) 的定义, 粗糙度的波长小于 1mm , 波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正相关关系, 随着高点高度的增加, 高点处漆膜长


            纹度的波长为1~10mm , 而波长大于10mm 的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波数量增大, 而面漆漆膜的短波及鲜映性与高点高
            几何形状     [ 11 ] , 这3种表面轮廓参数与长短波值的对                 度关系较弱。

            应关系如图14所示, 可以看出短波基本与粗糙度相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3 )建立高点高度与长波数量的回归方程, 结
            对应, 而长波值与波纹度及几何形状相对应。经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主机厂长波数量小于10的管控标准, 可以推导出

            量可知, 高点直径一般为5~15mm , 经过涂装的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该冲压车间高点极限高度为10.5 μ m 。
            盖后波长基本与波纹度波长类似, 因此高点高度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            漆膜的长波值影响较大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1 ]  许文红. 浅谈豪华大客车涂层外观质量的提高[ J ] 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海涂料, 2003 , 41 ( 4 ): 23-26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2 ]  杜屹峰, 张金道. 客车涂层质量影响因素的探讨[ J ] 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汽车工艺与材料, 2012 ( 2 ): 39-42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3 ]  周小舟, 白会 平, 蔡 捷, 等.钢 板 表 面 质 量 对 汽 车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C1B涂装工艺的影响[ J ] . 涂料工业, 2017 , 47 ( 8 ):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9-61 , 69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3 喷漆对高点的遮盖作用示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4 ]  雷泽红, 白会平, 杜蓉. 冷轧汽车板表面形貌对新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工艺的影响[ J ] . 武钢技术, 2016 , 54 ( 5 ): 40-42 , 48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5 ]  宾春兰. 浅析汽车面漆漆膜鲜映性提高的措施[ J ] 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装备制造技术, 2013 ( 7 ): 114-115 , 124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6 ]  杨希, 康育彰, 赵付存, 等. 汽车外覆盖件面品提升的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控制方法[ J ] . 模具技术, 2014 ( 3 ): 24-26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7 ]  王同领, 刘赛, 张卫峰. 车门外板总成高点问题的解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决方法[ J ] . 汽车工程师, 2013 ( 10 ): 55-56 , 59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8 ]  李少飞, 马金胜. 汽车外覆盖件面品缺陷及解决方法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J ] . 模具制造, 2018 , 18 ( 2 ): 27-29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9 ]  田前程, 刘冠一, 温达. 汽车冲压件外板面品高点的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4 表面形貌对涂装特性的传递特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决方法[ J ] . 模具技术, 2016 ( 3 ): 42-45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10 ]  张有为. 测量条件对汽车板表面波纹度测量结果的
            3 结论及建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影响[ J ] .理化检验( 物理分册), 2019 , 55 ( 9 ): 611-


                 对高点形成过程及机制进行了解析, 确认异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15.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11 ]  蒋光锐, 滕华湘, 张浩, 等. 冷轧薄板表面波纹度评价
            颗粒、 板材以及模具间隙等因素是影响高点的主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研究[ J ] . 表面技术, 2013 , 42 ( 5 ): 112-115.
            因素, 并对高点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; 同时对
             2 0
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