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6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九期
P. 56

冯明明: 铝型材挤压模具开裂原因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沿裂纹1人工打开模具, 对断口进行宏观观察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果如图3所示。由图3可知: 断口为典型的疲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断口, 呈“ 海滩” 状条纹特征; 断口分为裂纹源区、 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纹扩展区及瞬断区, 裂纹源区如箭头所指, 始于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区域到 D 区域的台阶位置, 且为拐角处; C 区域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台阶位置均为电火花加工面, 表面粗糙。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开裂模具的宏观形貌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3 裂纹1位置断口的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 化学成分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采用直读光谱分析仪对开裂模具进行化学成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, 结果如表1所示。由表1可知: 开裂模具的化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裂纹1位置切割试样的宏观形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成分满足标准要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 开裂模具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分数
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   Si         Mn          P          S          Cr         Mo         V
 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 0.38        1.02       0.38      0.010      0.0004      5.0        1.35       0.95

 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0.37~0.42  0.80~1.20  0.20~0.50    ≤0.015     ≤0.003     5.0~5.5   1.20~1.75  0.80~1.00

            1.3 硬度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样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, 结果如图4所示。由图
                 依据 GB / T230.1 — 2018 《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            4可知: 试样中可见明显的电火花加工的变质层及




            试验 第1部分: 试验方法》 对开裂模具的截面和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微裂纹; 基体中含有回火马氏体和碳化物, 没有明显
            面进行硬度测试, 结果如表2所示。由表2可知: 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组织缺陷; 电火花加工变质层由白亮层、 淬火层和
            具截面硬度满足标准要求, 模具表面硬度满足渗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渡回火层组成, 淬火层和过渡回火层又称热影响

            后表面硬度的要求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层 [ 6 ] ; 白亮层的最大厚度达到70 μ m , 在白亮层表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开裂模具的硬度测试结果                HRC     有微裂纹, 且微裂纹已延伸至热影响区。
                 测试位置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 开裂模具的夹杂物评定结果                  级
                   截面          49.4~50.6       49.0~52.0                  A 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 D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材料
                   表面          53.0~53.4       52.3~62.5                细    粗   细    粗    细    粗   细    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0    0   0.5  0    0    0   0.5  0.5
            1.4 非金属夹杂物评定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0.5  0.5  1.5  1.0  0.5  0.5  1.5  1.0

                 依据 ASTM E45 — 2018a 《 钢中夹杂物含量的

            测定 标准试验方法》 中的方法 A 对模具进行夹杂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6 扫描电镜( SEM ) 分析
            评定, 结果如表3所示, 可见该开裂模具的夹杂物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裂纹1 断口处取样, 并对试样进行 SEM 分
            级满足标准要求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析, 结果如图5所示。由图5可知: 裂纹源起始位置
            1.5 金相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宏观观察结果一致, 裂纹扩展区形貌呈准解理特
                 在裂纹1位置的裂纹源附近取金相试样, 将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征, 说明材料具有较好的韧性。


             4 0
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