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3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六期
P. 83

张 华: Q420GJC钢厚板力学性能异常原因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钢板上、 下表面的硬度最大, 约为 220HV ; 钢板
            1 理化检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4和3 / 4厚度处的硬度降至183HV 和194HV ;
            1.1 化学成分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钢板心部处的硬度最低降至 165HV , 比钢板表面

                 对该 Q420GJC 钢板进行化学成分分析, 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硬度降低了 55HV 。硬度测试结果与力学性能测

            如表2所示, 可见钢板的主要化学元素的含量均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结果基本吻合, 符合碳钢硬度与抗拉强度成正比
            合产品标准规定, 因此可以排除钢板取样、 制样或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关系的一般规律。
            钢过程化学成分控制偏离的原因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Q 420GJC钢板的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            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分数
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     Si     Mn       P       S
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0.17    0.23    1.44   0.010   0.0048

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 ≤0.20  ≤0.55    ≤1.7   ≤0.025  ≤0.015
            1.2 不同厚度位置的拉伸试验

                 考虑到钢板厚度为55mm , 且力学性能测试结果
            的差异较大, 有可能是圆棒拉伸试样的取样位置存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拉伸试验取样位置示意
            偏差所致, 因此在钢板7个不同厚度位置取样进行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 不同厚度位置的拉伸试验结果
            伸试验, 取样位置如图1所示, 其中位置1位于上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位置    屈服强度 / MPa 抗拉强度 / MPa 断后伸长率 / 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1        459         604         27

            面下方 12mm 处, 位置 2 位于上表面下方 14mm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2        415         575         29
            ( 1 / 4厚度) 处, 位置3位于上表面下方17mm 处, 位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3        394         563         30

            置4位于钢板心部( 1 / 2厚度), 位置5位于下表面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4        372         531         3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5        409         558         29

            方17mm 处, 位置6位于下表面上方14mm ( 3 / 4厚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6        432         587         27

            度) 处, 位置7位于下表面上方12mm 处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位置7        488         631         26

                 将试样加工成直径为10mm 的圆棒试样, 此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全厚度         438         589         27
            还加工了一个全厚度矩形截面拉伸试样, 对试样进
            行拉伸试验, 结果如表 3 所示。由表 3 可知: 位置
            1~7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变化趋势总体一致, 其
            中位置1和位置7的力学性能最好, 其屈服强度分

            别为 459 MPa 和 488 MPa , 抗 拉 强 度 分 别 为


            604MPa和631MPa ; 钢板 1 / 4 厚度处( 位置 2 ) 和

            3 / 4厚 度 处 ( 位 置 6 ) 的 屈 服 强 度 分 别 降 低 至
            415MPa 和 432 MPa , 抗 拉 强 度 分 别 降 低 至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钢板厚度方向的硬度分布曲线

            575MPa和587MPa ; 钢板中心( 位置3和位置 5 )
            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继续降低, 其中屈服强度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4 金相检验

            别降至394MPa和409MPa , 已经低于标准要求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拉伸试样的邻近位置截取全厚度金相试样,

            下限( 410MPa ), 钢板中心处( 位置4 ) 的屈服强度和                  经研磨、 抛光后, 用4% ( 体积分数) 硝酸乙醇溶液腐
            抗拉强度最低, 分别为 372 MPa和 531 MPa ; 全厚                  蚀, 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对钢板不同厚度处的显微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组织进行观察, 结果如图3所示。由图3可知: 钢板

            度矩形拉伸试样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438
            MPa和589MPa , 大于钢板1 / 4厚度处和3 / 4厚度                  上、 下表面附近的组织为贝氏体+少量针状铁素体;

            处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, 且满足标准要求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4厚度处的组织是针状铁素体 + 珠光体, 且中间
            1.3 不同厚度位置的硬度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夹杂着少量粗大多边形铁素体; 1 / 2 厚度处的组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是铁素体+珠光体, 其中粗大多边形铁素体含量较
                 从钢板上表面沿钢板厚度方向每隔 2mm 取
            样, 进行维氏硬度测试, 直到覆盖钢板全厚度, 钢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多, 晶粒尺寸较大; 3 / 4厚度处的显微组织主要是贝
            厚度方向的硬度分布曲线如图2所示。图2中的曲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氏体+少量铁素体, 该处的晶粒尺寸比上、 下表面附
            线形状呈现出两头高、 中间低的“ 碗” 形分布特征, 其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近的晶粒尺寸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
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