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2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五期
P. 72
杨军胜, 等: 12Cr1MoVG 钢屏式再热器爆管原因
壁厚环状试样, 对其进行机械抛光后, 采用 4% ( 体 所示, 向火面和背火面的显微组织均为铁素体 + 贝
积分数) 硝酸酒精溶液浸蚀, 然后在 Ol y m p usGX- 氏体 + 碳化物。向火面的球化级别为 3 级( 中度球
51 型光学显微镜下进行显微组织观察。 化), 背火面的球化级别为 2 级( 轻度球化), 向火面
1.5.1 直管段显微组织分析 球化程度大于背火面, 这与力学性能及硬度的测试
直管段向火面和背火面的显微组织形貌如图 2 结果相对应。
图 2 直管段显微组织形貌
1.5.2 弯头处微观形貌 重球化); 背火面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+ 贝氏体 + 碳
管样弯头处显微组织形貌如图 3 所示, 向火面 化物, 球化级别为 2 级( 轻度球化)。向火面的球化
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+ 碳化物, 球化级别为 5 级( 严 程度大于背火面, 这与硬度测试结果相对应。
图 3 管样弯头处显微组织形貌
弯头内壁、 外壁氧化层的微观形貌如图 4 所示, 氧化层的最大厚度达到 530 μ m~557 μ m , 内壁氧
可以看出管样弯头处的内壁、 外壁均形成较厚的氧 化层的最大厚度达到 270 μ m~306 μ m 。弯头弯曲
化层, 且向火面氧化层厚度大于背火面氧化层厚度, 中心处向火面的剩余壁厚为 3.9~4.1 mm , 背火面
外壁氧化层厚度大于内壁氧化层厚度, 向火面外壁 的壁厚未见明显减薄。
图 4 弯头内壁、 外壁氧化层的微观形貌
1.5.3 爆口处微观形貌 多的微裂纹, 裂纹由外壁沿晶界向内壁扩展。爆口
爆口处的微观形貌如图 5 所示, 由图 5 可知, 爆 处的显微组织为铁素体 + 碳化物, 球化级别为 5 级
口起源于弯头起弯处的向火面, 向火面附近存在较 ( 严重球化), 组织中沿晶界已产生明显的链状孔洞,
5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