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4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二期
P. 24
凃应宏, 等: ISO10113 : 2020 标准中若干技术问题的验证
图 10 430 不锈钢试样不同部位的横向应变( b 0 =12.5mm ) 图 12 横向应变e b 不同偏离对r 值为 1.70 时的影响
实测值存在 ±
偏离, 则r 值为 1.68~1.72 ; 如果e b
从 BUSD-A 试样的数据看, 在应变水平为 5%
时, 有少部分实验室的两端测试值偏低, 但大部分实 0.05% 的偏离, 则r 值将扩大到 1.62~1.78 ; 随着应
验室的中 部测试值偏低。从 BUSD-B 试样 的数据 变水平的增加, 这种影响将逐步减弱, 在应变水平为
15% 时, r 值可缩小到 1.66~1.74 。
看, 在应变水平为 15% 时, 两端测试值偏低。图 10
中, 部分实验室的两端测试值偏低, 但也有少数实验 从实测数据看, 即使标距两端和中间部位的横
室得出了相反的结果, 即中部测试值偏低。 向应变( 三者平均值) 比单纯在中部测得的应变低,
两者间的偏离在多数情况下也小于 0.02% 。结合
总体上看, 不同部位横向应变的差异并不明显,
标距两端的横向应变也并不总是偏低。一方面可能 图 11 , 12 可知, 这么小的差异不会对r 值的测试结
是受到人工测试的准确度限制, 另一方面也说明试 果造成太大影响。这至少说明r 值的人工测试结果
整体性偏低不单纯是试样的不均匀变形造成的, 可
样的不均匀变形并不确定。
试样的横向不均匀变形对r 值的影响可以通过 能还存在其他原因。
2.4 人工测试与自动测试数据存在差异的其他原因
理论分析进行预测。
如前所述, 随 着 可 变 标 距 全 自 动 引 伸 计 测 试
( 1 ) r 值对横向应变的测试 极 其 敏 感, 实 测 r
技术的引进和普及, r 值的测试进入到一个全新的
值与理论值的偏离、 横向应变的 偏离均呈正相关。
这种偏离的程度越低, 则实测r 值曲线收敛程度越 发展阶段。但应该注意该类引伸计存在着结构性
理想( 见图 11 )。对一个r 值为 2.6 的理想试样而 缺陷: 首先, 对 横 向 引 伸 计 而 言, 除 了 监 测 范 围 过
实测值 窄之外, 还存在自适应问题, 即当试样纵轴与加载
言, 在应变水平为 5% 时: 如果横向应变e b
系统纵轴 存 在 偏 离 时, 引 伸 计 测 得 的 横 向 变 形 偏
存在 ±0.02% 的偏离, 则r 值为 2.55~2.65 ; 如果e b
存 在 准 确 性 和 稳 定
实测值存在 ±0.05% 的偏离, 则r 值为 2.46~2.74 ; 大; 其次, 纵 向 引 伸 计 标 距 L e
随着应变的增加, 这种影响将逐步减弱, 在 应变为 性问题。
一般情况下, 如果采用人工装夹方式, 试样的
15% 时, r 值为 2.55~2.65 。
纵轴与 加 载 系 统 的 纵 轴 难 以 重 合, 具 体 如 图 13
所示。
不同偏离对r 值为 2.60 的影响
图 11 横向应变e b
( 2 )随着材料沿厚度方向变形能力的减弱 ( r
的理论值降低), 横向应变测试对r 值的影响将整体 图 13 试样纵轴发生偏转示意( 以试样宽度变形量 Δb 为例)
性减弱。对于一个r=1.7 的理想试样( 见图12 ), 在 , 卸载后
进行人工测试时, 试验前b 0=2×L FJ
实测值存在 ±0.01% 的 , 因此人工横向应变为
应变水平为 5% 时: 如果e b 测得 Δb 1 卸 =2×L IJ
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