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1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十期
P. 81
杨 娥, 等: 20CrMnTi 钢齿轮锻件表面缺陷产生原因
力会增大, 导致夹杂物的长宽比增加, 夹杂物在轧
制厚度方向上会逐渐收缩, 夹杂物变形量增大, 并沿 3 结论及建议
轧制方向延伸 [ 2-3 ] 。同时, 随着轧制压下量的增加, ( 1 )齿轮表面产生缺陷的原因为电阻加热炉内
钢中强度较低的夹杂物会因为轧制压力的不断增加 耐火材料破碎、 剥落, 并黏附在钢材表面, 锻造过程
而发生破碎, 原夹杂物位置的部分区域甚至会出现 中将其压入工件表面。
孔洞 [ 4-5 ] 。缺陷几乎未发生轧制变形, 可判断该缺陷 ( 2 )建议定期检查、 维护电阻加热炉的炉膛, 清
产生于轧制变形之后, 即形成于锻造过程中。 理破碎的耐火材料颗粒, 防止该类缺陷产生。
结合车削前后齿轮表面缺陷的扫描电镜及能谱 参考文献:
分析结果可知, 车削前后工件缺陷的性质一致, 缺陷
部位异物成分均主要为氧化铝及铝硅氧化物, 而经 [ 1 ] 马璟, 皇涛, 陈拂晓.20CrMnTi 高温塑性变形行为研
过车削后的基体与缺陷部位的差异更明显, 排除了 究[ J ] . 锻压技术, 2011 , 36 ( 5 ): 132-136.
车削过程中缺陷产生的可能性 [ 6 ] 。 [ 2 ] 翟俊, 郎炜昀, 杨永杰. 不锈钢典型夹杂物在轧制过程
的衍变分析[ J ] . 中国冶金, 2023 , 33 ( 1 ): 123-130.
凹坑内的缺陷边缘存在一层浅灰色氧化产物,
[ 3 ] 续飞飞, 程树森. 冷轧过程轧板内圆形夹杂物变形
氧化产物将缺陷及基体分隔开, 且氧化产物与基体
[ J ] . 中国冶金, 2014 , 24 ( 7 ): 36-41.
分界线较为明显, 而凹坑边缘的基体有轻微变形痕
[ 4 ] 蒋香归, 任英, 杨文, 等. 钢轧制过程中非金属夹杂物
迹, 附近区域未见明显的变形流线, 说明凹坑内缺陷
变形研究进展[ J ] . 钢铁研究学报, 2022 , 34 ( 4 ): 297-
并非冶炼过程中形成的非金属夹杂物, 也非轧制过
308.
程中的异物压入所致, 而是锻造过程中将外来异物 [ 5 ] 安红萍, 刘建生, 武建国. 微夹杂在热压缩过程中的变
压入工件表面所形成的 [ 7 ] 。 形及损伤行为[ J ] . 塑性工程学报, 2014 , 21 ( 3 ): 132-
对电阻加热炉内耐火材料的分析证实了异物的 136.
来源。由 能 谱 分 析 结 果 可 知, 异 物 成 分 主 要 为 [ 6 ] 靳生洪, 赵海燕, 祁正荣, 等.40Cr钢轴承挡圈车削硬
( 莫来石), 这与毛坯表面发现缺陷的成分 质点产生原因分析[ J ] . 理化检验( 物理分册), 2020 ,
Al 6 Si 2O 13
一致, 表明该缺陷源于电阻加热炉内的耐火材料 [ 8 ] 。 56 ( 4 ): 53-57.
[ 7 ] 李闯, 刘丰收, 俞喆, 等. 某高速铁路钢轨踏面伤损原
在实际生产中, 电阻加热炉内发生开裂、 脱落, 脱落
因分析[ J ] . 理化检验( 物理分册), 2015 , 51 ( 12 ): 894-
的耐火材料与炉内的钢材产生摩擦, 摩擦过程中会
897.
有部分破碎、 颗粒状的耐火材料黏附在钢材表面, 在 [ 8 ] 严立新. 轧钢加热炉用耐火材料的合理选用[ J ] . 工业
后续锻打过程中, 破碎、 颗粒状的耐火材料被压入工 炉, 2009 , 31 ( 3 ): 49-52.
件表面, 从而导致工件表面产生缺陷。
摘 要 撰 写
摘要应该开门见山, 直接给出研究目的。摘 论; 对于研究观点类论文, 要把文章最主要的观点
要不应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出现过的信息, 不要 作为具体结果, 并给出结论; 对于综述类论文, 作
把引言和结论中叙述性的内容写入摘要, 在学科 者要表明自己的观点, 还应当给出对该学科领域
领域内专家和学者共知的内容不要写入摘要。对 发展具有指导性或前瞻性的意见。摘要的内容应
于科学实验类论文, 具体研究( 实验) 方法要包括 在正文中出现, 不能有作者未来的研究计划, 不能
实验用的主要设备和材料, 具体研究结果要包括 出现图、 表、 参考文献序号和缩写词, 尽量不要出
关键的实验数据; 对于研究方法类论文, 可将研究 现数学公式。为保证摘要的客观真实性, 摘要应
方法的主要过程作为具体结果, 然后再加一个结 采取第三人称写法。
5
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