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5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三期
P. 35

王雪蓉, 等: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石英纤维 /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


            的测试方法, 该标准可适用于纤维增强复合材料, 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7.40m g 可将底面完全覆盖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
            目前国内还没有相关研究和报道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2 试验程序设置
                 笔者采用 DSC法对石英纤维 / 聚酰亚胺复合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空坩埚和装有金属铟的坩埚分别放置于炉体
            料的导热系数进行测定, 该方法设备数量较多, 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内的参比位置和试样位置, 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设置。



            较为简便, 可作为一种快速、 准确获取复合材料导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1 )将炉体以10 ℃ / min的升温速率从30 ℃

            系数的测试方法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升至120℃ , 恒温5min 。

            1 试验原理及试样制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2 )将炉体以10℃ / min的升温速率从120℃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升至140℃ 。


            1.1 试验原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3 )将炉体以5 ℃ / min的升温速率从140 ℃

                DSC法测试石英纤维 /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导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升至150℃ , 恒温2min 。


            系数的原理是, 熔融物质放置于待测试样之上和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4 )将 炉 体 以 0.5 ℃ / min 的 升 温 速 率 从


            有待测试样时存在热效应差异, 利用该热效应差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0℃升至180℃ 。


            计算待测试样的导热系数。具体操作过程为: 将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5 )将炉体以5 ℃ / min的降温速率从180 ℃



            样放置于试样端的传感器上, 再将装有熔融物质( 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降至120℃ 。

            比样) 的坩埚放置于试样上方, 导热系数的测试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6 )将炉体降温至室温, 取出坩埚。

            略高于熔融物质的熔点; 加热后, 试样内会产生温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再将试样放置于试样位置, 将装有金属铟的坩
            梯度, 试样的上表面温度在达到标准物质熔点时保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埚置于试样之上, 重复程序( 1 ) ~ ( 6 )。
            持恒定, 下表面温度为试样端传感器的温度, 试样端
            传感器与参比样端传感器的热流率差也可同时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试验结果与讨论
            到。根据试样上、 下表面的温度差, 试样厚度和传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为未放置试样和放置试样后的 DSC 热流
            器间的热流率差, 即可确定试样的导热系数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曲线, 分别在两条曲线熔融峰下降段的线性范围内
            1.2 试样制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选取两个温度点T 1        和 T 2 , 较低点应高于外推起始

                 采用有证熔点标准物质或纯度达到99.9999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温度 之 上 10% , 并 计 算 两 条 熔 融 曲 线 下 降 段 的

            的物质作为熔融物质。 ISO11357-8 : 2021 标准中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斜率。
            推荐采用金属镓和金属铟作为熔融物质。该试验采
            用标准物质金属铟[ 编号为 GBW ( E ) 130182 ] 作为
            熔融物质。

                 采用圆柱形试样, 试样的直径为5.9mm , 高度
            为0.78mm 。试验前, 采用400目金相砂纸对复合

            材料试样表面进行打磨, 确保试样与传感器和坩埚
            热接触良好, 从而避免较大的表面粗糙度造成热接
            触的减小和导热系数的降低, 为充分减小空气热阻,
            还应在试样接触面涂抹一层导热硅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未放置试样和放置试样后的 DSC热流曲线
            2 试验过程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的导热系数可由两条熔融曲线下降段的斜
            2.1 试验前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率以及试样的高度和直径求得, 计算公式如式( 1 )
                 试验采用 UV-DSC1型差示扫描量热仪, 熔融物                     所示。

            质金属铟的熔点为 156.52 ℃ , 试验前应根据 JJG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
            936 — 2012 《 示差扫描热量计检定过程》 对仪器的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=     ΔT    ΔT 0             ( 1 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
            度和热量进行校准, 确保仪器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ΔQ    Δ Q 0
                 选 择 两 个 相 同 的 铝 坩 埚, 质 量 差 不 超 过              式中: λ 为导热系数; h 为试样高度; A 为试样的横

            0.1m g 一个作为参比空坩埚, 一个装有熔融物质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截面积; ΔQ 为放置试样时, 熔融曲线两点间的热流
                   ,
            属铟。熔融物质应放置于坩埚底面中心位置, 最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率增量; ΔQ 0   为未放置试样时, 熔融曲线两点间的
            完全覆盖坩埚底部, 试验采用熔融物质的质量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流率增量; Δ T 为放置试样时, 熔融曲线两点间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