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十一期
P. 40
许家宝: 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伸试验测试盘卷螺纹钢的屈服强度
1.2 测试方法二 外, 其他 9 组数据较为接近, 但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
在钢筋同一批次邻圈位置, 取长度为标准长度 测试结果整体偏大, 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结果的最大
的试样左右各一根为 1 组, 10 组试样屈服强度的测 差值为 60 MPa , 最小差值为 25 MPa , 平均差值为
试结果如表 2 所示。 37MPa 。
表 2 10 组试样屈服强度的测试结果( 方法二) MPa
试样编号 屈服强度 1 屈服强度 2 差值
2-1 462 487 25
2-2 463 483 20
2-3 459 477 18
2-4 467 478 11
2-5 451 480 29
2-6 453 480 27
图 2 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伸试验
2-7 453 479 26
( 接触试样横肋间位置) 的屈服强度测试结果
2-8 451 476 25
2-9 460 491 31 综合上述结果可知: 相比于引伸计上下刀口中
2-10 446 494 48 点接触试样的横肋间位置, 引伸计刀口中点接触试
从表 1 , 2 可以看出: 方法一测试同组试样屈服 样的纵肋位置所测得的结果更接近力 - 位移法拉伸
试验所测得的结果, 平均值的绝对偏差更小; 操作过
强度的最大差值为 11 MPa , 最小差值为 1 MPa , 平
均差值为 5MPa , 且 10 组结果差值较为接近; 方法 程中更容易固定夹紧试样。因此配置引伸计拉伸试
二测试同组试样屈服强度的最大差值为48MPa , 最 验中, 采用刀口中点接触试样的纵肋位置方法进行
试验, 测试结果更为准确。
小差值为 11 MPa , 平均差值为 26 MPa , 10 组结果
差值差异较大。因此, 采用方法一取样进行力 - 位移 3 综合分析
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伸试验。
对配置引伸计拉伸试验测试结果出现较大偏差
2 试验结果 的试样进行金相检验和化学成分分析, 结果均无明
分别采用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 显差异, 所以造成屈服强度测试结果偏差大的原因
主要还是试样本身及试验方法不同, 与试样的化学
伸试验对试样进行屈服强度测试, 其中引伸计上下
成分和内部组织无关。
刀口中点接触试样的纵肋位置, 结果如 图 1 所示。
从图 1 可以看出: 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 该盘卷螺纹钢在拉伸试验过程中屈服台阶不明
拉伸试验的数据趋势均较平稳, 但力 - 位移法拉伸试 显, 在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过程中, 试验机处理程序
在选取下屈服点时选择了上下屈服平台较明显的区
验测试结果整体偏大, 两种试验方法测试结果的最
域, 而不是选取试样不计初始瞬时效应时的最低应
大差值为 47MPa , 最小差值为 3 MPa , 平均差值为
力。虽然非比例应力与屈服强度都是反映材料弹性
31MPa 。
阶段与塑性阶段的过渡状态指标, 但两者有着本质
不同, 屈服是材料固有的性能, 而非比例应力是由人
为规定条件计算得到的结果, 在材料没有明显的屈
服点时才需计算其非比例应力, 因此, 使用引伸计拉
伸比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测得的屈服强度平均偏差
高约 30MPa 。
图 1 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伸试验
4 结语
( 接触试样纵肋位置) 的屈服强度测试结果
分别采用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 采用力 - 位移法拉伸试验和配置引伸计拉伸试
伸试验对试样进行屈服强度测试, 其中引伸计上下 验测试盘卷螺纹钢的屈服强度, 测试结果偏差大的
刀口中点接触试样的横肋间位置, 结果如图 2 所示。 主要原因是试样本身及试验方法不同。试验的对比
从图 2 可 以 看 出: 力 - 位 移 法 拉 伸 试 验 数 据 趋 势 平 结果可为控制盘卷螺纹钢的屈服强度提供必要的数
稳; 配 置 引 伸 计 拉 伸 试 验 结 果 除 最 低 值 397 MPa 据支撑。 ( 下转第 27 页)
2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