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2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九期
P. 92

胡伟勇, 等: 轴承套圈坯用热锻模顶柱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 热锻模的结构及其工作步骤示意
              一个完整的热锻成形工艺节拍为: 棒料感应加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拍、 大载荷冲击时, 会发生高温回火软化、 坯料在顶面
            到锻造温度→切成适当长度→送料机构输入锻模腔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上受迫流动摩擦、 大气氧化等损伤作用。
            冲头冲锻成套圈毛坯→KO 顶出。 KO 的作用为, 在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了适应上述工况, KO 采用进口 Duro-FZ 钢
            形时作为下砧面和后胎、 前胎及冲头构成型腔, 成形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作, 该钢种生产工艺为: 真空感应熔炼 + 电渣重熔
            KO 上升顶出毛坯。工作时, KO 内部始终通有冷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产, 其适用于以高韧性为特点的精密成形热锻模
            水, 其顶面与坯料接触时, 受高温坯料传导加热, 脱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具, 该钢种具有杂质元素含量低、 夹杂物和碳化物细
            接触时加热中断, 导致 KO 顶面材料内层存在变动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小均匀分布、 组织致密、 高韧性、 高耐磨性等优点。
            热梯度状态。工艺节拍过快( 120件 / min ), 使 KO 顶面                采用直读光谱仪对 Duro-FZ 钢进行化学成分分析,
            与坯料接触时间长, 冷却效果受限, 因此, KO 受到高节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果如表 1 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Duro-FZ 钢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%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分数
  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   Mn      Si     P      S      Ni     Cr     Mo      W      V      Co     Nb

  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 0.472  0.457  0.195  0.0189  0.0005  0.059  3.621  2.023  1.475  1.244  0.585  0.247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分数
  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u      N      Al     Ti     As     Sn     Pb     Sb      B      Ta     Bi     Zn
  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 0.030  0.066  0.0216 0.00001  0.001  0.001  0.001  0.011  0.00004 0.00001  0.057  0.0001




              Duro-FZ 钢的热处理工艺为 1150 ℃ 真空淬火                     纹; KO 顶面边缘部位因与后胎模壁存在摩擦阻力,



            580 ℃ 高温回火 3 次, 其硬度为 55~57 HRC , 冲击                受力相对较小, 材料损伤较少; 中心与边缘过渡区表
            吸收能量为 190J / cm 。 Duro-Fz的淬火 + 回火显                 面有显微塑性变形和磨损, 呈下凹圆环槽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微组织为细晶粒回火马氏体基体 + 均匀分布的少量
            粒状及短杆状的碳化物 + 少量残余奥氏体。
            2 KO 的失效形式
            2.1  正常失效
                 热锻模失效形式包括磨损、 开裂、 塑性变形和热
            龟裂等    [ 4 ] , 其中断裂失效约占热锻模失效事故中的
            75% , 因此热锻模的高温抗压强度是影响其服役寿
            命的重要指标。正常失效的 KO 顶面宏观及微观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正常失效的 KO 顶面宏观及微观形貌
            貌如图2所示。由图2可知: KO 表面外周侵蚀稍浅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KO 正常失效形式对应其最理想的正常服役寿
            堆叠有薄层氧化皮; 最外环表面平整, 无氧化皮; 整个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命, KO 正常失效的特点是材料表面热蚀, 中心部位
            侵蚀表面形貌呈中心对称, 无宏观滑动磨损迹象; K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高温下受力最大、 受力时间最长, 材料受不均匀侵

            顶面中心部位发生薄层塑性变形、 剥脱, 存在显微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蚀最严重, 侵蚀深度约为 0.4mm , 并且伴随有局部
             7 6
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   9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