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4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九期
P. 94

胡伟勇, 等: 轴承套圈坯用热锻模顶柱失效形式及产生原因


            种混晶组织就无法通过热处理而被矫正, 混晶组织
            和粗晶粒组织的存在使材料产生应力集中, 最终超
            过材料的断裂强度而导致其发生穿晶断裂。
            2.3 KO 柱体塑性变形
                KO 柱体塑性变形的原因是: 在外力作用下, 模
            具内部产生的压应力大于其抗压强度, 且模具因热
            处理不当造成其硬度偏低, 导致材料产生塑性变形
            并失效。热处理操作不当使材料的回火抗力降低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7 KO 根部及底面断裂的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进而降低了热锻模的屈服强度, 因此, 在外载荷和后
            胎孔壁表面摩擦力的反复作用下, KO 表面会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载能力, 导致在使用过程中 KO 发生底面及根部断
            塑性流变, 导致其柱体发生局部塑性变 形, 直径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裂或弯折断裂。
            大, 并与柱面摩擦而生成菱形花纹( 见图 6 )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 结论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1 )热锻模 KO 的工作载荷大、 温度高、 节 拍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快, 服役环境恶劣, 其正常失效形式是顶面点状热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剥脱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2 ) KO 的顶面早期失效形式有顶面热疲劳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裂、 顶面塌陷、 顶面脆性断裂, 影响因素是材料冶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( 如结晶时的成分偏析)、 热处理工艺( 如淬火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偏高、 回火不足) 和操作规范( 如冷却强度不足)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6 KO 柱体生成菱形花纹的宏观形貌                     等。

                 菱形花纹反映了 KO 顶面在吸收坯料的热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3 ) KO 的柱体早期失效形式是磨损, 其产生
            后, 热量沿 KO 轴向传递时受喷水冷却干扰而产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原因是热处理后 KO 硬度偏低、 冷却强度不足, 导
            温度场。 KO 顶面温度高, 下端温度低, 在喷水孔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致 KO 回火软化且发生塑性变形, 并与后胎孔壁发
            何位置的影响下, KO 轴向受冷却水影响大, 周向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生摩擦磨损。
            影响小。 KO 轴 向 冷 却 快、 硬 度 损 失 少, 周 向 冷 却                  ( 4 ) KO 的底面失效形式是断裂, 当 KO 底面

            慢、 硬度损失大, 因此形成的塑性变形区具有独特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斜角过小, 锻打载荷发生偏心时, KO 因失去调节空
            菱形花纹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间而使其底面发生过大弯曲, 此时若过渡圆角过小
            2.4 KO 根部断裂和底面断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则在过渡圆角处形成应力集中, 导致 KO 底面断裂。
                 图 7 为 KO 根部及底面断 裂 的 宏 观 形 貌。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            KO 根部过渡圆角和退刀槽半径过小时, 在受大载
            荷冲击下, KO 因应 力集中而开裂。 KO 图 纸的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1 ]   吴晓春, 施渊吉 . 热锻模材料的发展现状 与 趋 势[ J ] .

            求为: 倒角半径不小于 0.5mm , 底面圆平面半径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模具工业, 2015 , 41 ( 8 ): 1-10.
            中心轴线成5° 斜角。图7 显示 KO 底面圆平面半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2 ]   吴延昭, 王华君, 王华昌, 等 . 长寿命热锻模的 磨 损 分
            与中心 轴 线 的 斜 角 小 于 5° , 不 符 合 KO 图 纸 的 要                 析与寿命预测[ J ] . 锻压技术, 2011 , 36 ( 2 ): 90-94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3 ]   陈建礼, 张晓 琨 .H13 钢 热 锻 模 开 裂 失 效 原 因 分 析
            求。在锻造过程中, 当冲击应力与 KO 中心轴线发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J ] . 锻压技术, 2019 , 44 ( 12 ): 109-113.
            生偏差时, KO 轴线在径向的调节空间不足, 传递到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4 ]   包卫平 . 热锻模的典型失效形式及其原因分析[ J ] . 锻
            底面的负荷不均匀, 从而降低了KO的抗弯曲及抗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造与冲压, 2020 ( 5 ): 28 , 30-32.










             7 8
   89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   96   97   98   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