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6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2年第七期
P. 76

杜佳美, 等: 40CrNiMoA 钢低倍缺陷产生原因


            更大的马氏体组织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3  连铸工艺参数优化前后对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拉速 /  结晶器电磁     末端电磁 二冷比水量 / 轻压
            3  工艺优化改进措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-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m · min ) 搅拌电流 / A 搅拌电流 / A ( L · k g )下量 / mm
                 经过分析, 虽然可以排除材料低倍缺陷为心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优化前     0.90    250      150     0.30    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优化后     0.80    350      300     0.25    15
            裂纹缺陷, 但是如果在后续的锻造加工过程中不能
            消除中心缺陷, 同样会影响到零件的最终使用性能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2  轧制工艺参数优化
            为改善这一缺陷, 需要提高材料心部的致密度, 减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使材料轧后组织更为致密, 减少心部贝氏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等异常组织, 并减轻铸坯带来的心部缺陷, 需要对轧
            中心疏松, 同时需要减少中心偏析, 并防止心部非平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制工艺参数进行如下优化: 提高加热温度, 并保持一
            衡态组织出现。这就需要对连铸工艺参数及轧制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的高温扩散加热时间, 使碳、 磷、 硫等易偏析元素
            程工艺参数进行优化。
            3.1  连铸工艺参数优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及其他合金元素等得以充分扩散, 减轻材料的心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偏析缺陷; 同时适当增加高压除鳞水压力, 创造轧制

                 该材 料 生 产 的 铸 坯 断 面 尺 寸 为 300 mm 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过程中材料外冷心热的条件, 从而使轧制力能够往
            325mm ( 长 × 宽), 为改善材料心部的疏松及中心偏
            析等缺陷, 首先需要对连铸过程中相关参数进行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部渗透, 达到减轻材料心部疏松的目的; 此外, 还
            化, 包括首末端电磁搅拌参数、 连铸拉速、 二冷比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需要降低圆钢的终轧温度, 防止终轧时心部温度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高, 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, 心部易出现贝氏体甚至马
            量等, 经过模拟计算并多次现场试验得出了最优的
            连铸相关参数       [ 6-7 ] , 连铸工艺参数优化前后对比结果              氏体异常组织      [ 8 ] , 轧制工艺参数优化前后对比结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表 4 所示。
            如表 3 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4  轧制工艺参数优化前后对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热温度                加热总时间 /         高压除鳞水         终轧
 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加热一段 / ℃        加热二段 / ℃         均热段 / ℃           min          压力 / MPa     温度 / ℃





              优化前       1000~1100       1150~1200       1150~1200        180~240          ≥15       930~980

              优化后       1050~1150       1200~1250       1200~1250        300~360          ≥18       870~910






              轧后在冷床上对圆钢进行快速收集, 并进坑缓冷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5  工艺改进前后圆钢低倍缺陷评级对比结果


            要求进坑温度大于500℃ , 缓冷48h后出坑, 要求出坑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 中心疏松 / 级 中心偏析 / 级 一般疏松 / 级      其他
            温度不超过200℃ , 缓冷工艺同样是防止材料在轧后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心隐约有疑似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进前      1.0      1.5       0.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9 ]
            冷却过程中出现贝氏体、 马氏体等异常组织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 裂纹” 出现
            3.3  改进效果验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改进后      0.5       0        0.5        -
                 采用改进后的连铸工艺及轧制工艺, 重新组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取 改 进 后 材 料 的 酸 蚀 低 倍 试 样 ( 腐 蚀 时 间 为
            了 40CrNiMoA 钢的连铸生产和轧制生产, 工艺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0min ) 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心部组织, 并与改进前进
            进前后圆钢低倍酸蚀形貌对比如图 10 及表 5 所示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行对比, 结果如图 11 所示; 同样从酸蚀 30min后的
            由对比结果可知, 改进后, 圆钢低倍组织致密, 已经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倍试样上取样并进行纵向磨制, 分析改进前后心
            无明显肉眼可见的“ 裂纹” 缺陷存在, 中心疏松、 偏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部纵向微观形貌, 结果如图 12 所示。由图 11 , 12 可
            情况明显好转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知: 改进后的心部试样在显微镜下放大 10 倍观察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无明显腐蚀坑存在, 试样经轻微磨制、 抛光后, 放大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观察, 仍然未发现有裂纹形貌的腐蚀坑存在; 改进后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部纵向组织已无贝氏体异常组织, 而是珠光体 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铁素体组织, 组织得到了改善, 因此可以认为改进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果是明显的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 结论
                 图 10  工艺改进前后圆钢低倍酸蚀 30min形貌对比                      ( 1 )用 户现场所取低倍试样的化学成分符合


             6 0
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