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1年第十一期
P. 90

武 坤, 等: 力矩扳手连接杆的断裂原因及热处理工艺改进


            的铁素体, 组织均匀、 稳定。经改进工艺热处理后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+网状铁素体+魏氏组织, 断口属于疲劳断口, 裂纹
            连接杆服役已18个月, 未发生断裂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起源于连接杆外表面, 裂纹源处无夹杂物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2 )造成连接杆断裂的原因是连接杆热处理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艺不合格, 导致其力学性能偏低, 通过降低淬火温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、 缩短保温时间和转移时间以及提高淬火冷却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率, 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改进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3 )经改进工艺热处理后, 连接杆的力学性能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显微组织均符合技术要求, 服役18个月未断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


                     图4 改进工艺热处理后连接杆的显微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1 ]  孙智. 失效分析[ M ] . 北京: 机械工业出版社, 2017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2 ]  石祝竹, 莫煜. 扫描电镜( SEM ) 在失效分析中的应用
                 Fi g  4 Microstructureofconnectin g rodafterim p roved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rocessheattreatment                   [ J ] . 装备制造技术, 2011 ( 11 ): 142-144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3 ]  崔忠圻, 刘北兴. 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[ M ] .2 版. 哈
            4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尔滨: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, 2004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4 ]  刘晓光, 王艳丽. 花键轴断裂失效分析[ J ] . 热加工工

                 ( 1 )连接杆的硬度合格, 抗拉强度、 屈服强度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艺, 2018 , 47 ( 15 ): 256-257 , 260.
            延伸率均不符合技术要求; 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( 上接第5页)

               ( 2 )再热器管道珠光体球化级别处于3~4级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 ro p ertiesinfor g esolidif y in g12Cr1MoVsteel [ J ] .

            合金元素产生了明显的再分配现象, 固溶合金元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Journalof MaterialsProcessin g Technolo gy , 2018 ,

            贫化明显。未观察到蠕变孔洞, 蠕变处于稳定的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56 : 25-35.

            二阶段。根据氧化膜厚度计算得到的管壁运行当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4 ]  YANJL , DING H , HUANG H B , etal.In-situ


            温度超过额定蒸汽温度( 541℃ ), 存在超温现象, 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vesti g ation of tensile deformation and fracture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echanismof12Cr1MoVsteelafterlon g -termservice

            是未超过12Cr1MoV 钢的最高使用温度( 580 ℃ )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J ] .MaterialsScienceandEn g ineerin g : A , 2017 , 700 :
            处于安全温度范围。根据氧化膜厚度估算的再热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-41.

            管道的剩余使用寿命均超过100000h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5 ]  杨滨, 孙文起, 蒋文春, 等.12Cr1MoV 钢管在长时服
            参考文献: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役后组织及拉伸性能的退化 [ J ] . 机械工程 材 料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9 , 43 ( 7 ): 24-27.
             [ 1 ]  王甲安, 孙科, 马龙信. 长时运行后高温再热器用                   [ 6 ]  谷树超, 王松, 李俊, 等.12Cr1MoV 钢过热器爆管的
                 12Cr1MoV 钢管材性能评定[ J ] . 金属热处理, 2019 ,              显微组织和力学性 能 [ J ] . 理 化 检 验 ( 物 理 分 册),

                 44 ( 5 ): 67-71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8 , 54 ( 3 ): 169-174 , 202.

             [ 2 ]  FANZD , ZHANGZB , MA YC , etal.Mechanism    [ 7 ]  张彦文, 王志奋, 韩荣东, 等.12Cr1MoV 钢管爆管失

                 ofinter g ranularreheatin gcrackinbutt-weldedj oint  效分析[ J ] . 焊管, 2020 , 43 ( 8 ): 38-41 , 46.

                 of12Cr1MoV tubeservedfor40 , 000 hours [ J ] .  [ 8 ]  莫敏益, 杨维维, 徐晓丹.12Cr1MoV 过热器钢管爆裂

                  MaterialsatHi g hTem p eratures , 2019 , 36 ( 5 ): 430-  原因分析[ J ] . 金属热处理, 2019 , 44 ( S1 ): 274-277.

                 436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[ 9 ]  何朋非, 陈亮平, 杨成明, 等. 火力发电厂受热面管长

             [ 3 ]  GUOY F , CAO Y F , SUN M Y , etal.Effectsof     时超温爆管分析[ J ] . 铸造技术, 2018 , 39 ( 9 ): 2121-

                 li q uidfractiononthemicrostructureandmechanical   2124.
             7 4
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   91   92   93   94   9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