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1年第十一期
P. 31

程时美: 不同 X 射线残余应力测定方法的原理与应用


                 依据广义胡克定律, 这些晶面的应变是由 O 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( 2 ) 为应变ε φψ hkl    与待测的 σ φ  和 τ φ  的关系

            的应力张量决定的, 并且与 、 的正余弦、 材料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式, 所以式( 2 ) 便是 X 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定的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φ ψ
            杨氏模量和泊松比等参量密切相关。因此, 有可能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方程。
            依据这些的关系求得 O 点的三维应力, 包括应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果忽略 τ φ   , 可以看出应变 ε φψ      与 sin ψ 呈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  。由弹性力学可以导出OP 方向上的应变的表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线关系。这便是sin ψ        法的实质所在。将式( 2 ) 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σ φ
            式。对于大多数材料和零部件来说, X 射线穿透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ψ 微分, 可以得出式( 3 )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度只有几微米至几十微米, 因此通常假定σ 33=0 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∂ε φψ hkl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σ φ =           ·                ( 3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
            所以, OP 方向的应变如式( 2 ) 所示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1 / 2 ) S 2 hkl    ∂sin 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在若干      ψ  角分别测定衍射角2 θ φψ       , 并根据布
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   ε φψ  = S 1                    σ φ sin ψ+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σ 11+ σ 22  S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{ hkl } , 采用最小二乘法计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拉格定律计算相应的应变 ε φ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( 2 )   算斜率, 根据式( 3 ), 便可计算应力 σ φ       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 2  τ φ sin 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法公式是基于布拉格定律和弹性理论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sin 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材料的 O 点上由 、 确定的 hkl   晶
   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式中: ε φψ                    φψ                     导出来的, 弹性理论所涉及的对象被假定为均匀、 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   为材料     续、 各向同性的介质。对于多晶金属材料来说, 只有
            面法线OP 方向上的应变 ; S 1             , S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晶粒细小, 没有织构, 才近似满足这样的假定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,   为 O 点在
            中 hkl   晶面的 X 射线弹性常数; σ 11 σ 2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4分别为各向同性材料、 存在应力梯度或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方向上
            坐标 S 1  和S 2  方向上的正应力分量; σ φ       为 S 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梯度的材料、 存在剪切应力的材料、 存在织构的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用面上垂直于试样表面方向的
            的正应力; τ φ   为 σ 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与sin ψ  的函数关系曲线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异性材料的 ε n
            切应力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4 不同材料的sinψ 曲线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 g  4 Thesinψcurveofdifferentmaterials

            a   isotro p icmaterial b  materialwithstress g radientorcom p osition g radient c  materialwithshearstress d   anisotro p icmaterialswithtexture

               如图 4c ) 所示, 如果出现剪切应力 τ 13 ≠0 ,                  叉情况, 拟合曲线往往不具备椭圆属性, 其实质应该
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分叉的情况, 使用测得              是测角仪± ψ     机构的系统误差造成的, 因此无需过分
            τ 23 ≠ 0 , sin ψ 曲线出现 ± ψ
            的一系列± ψ      角上的应变数据 ε ﹢ ψ     和 ε ﹣ ψ , 可以求出      强调椭圆拟合的必要性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综上所述, X射线衍射残余应力测定的实际可操
                   , 如式( 4 ) 和式( 5 ) 所示。
            σ φ  和 τ φ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作过程就是选择若干            角( 或若干对± ψ     角) 分别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∂ε + ψ + ε - ψ   /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σ φ =      ·        2            ( 4 )               , 然后进行计算。关于如何安排               平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∂sin ψ                   定衍射角2θ φ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S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﹣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∂ε + ψ ε - ψ   / 2           和2θ 平面的空间几何关系、 如何获取衍射曲线、 如何
                      τ φ =      ·                     ( 5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S 2    ∂sin2 ψ                  进行计算等方面, 学者们研究出了许多方法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需要说明的是图4c ) 所示的sin ψ            曲线真正出现          3 真应变法、 2 θ 法和 d 值法
            ± ψ 分叉的情况是很罕见的。因为, 衍射用的 X射线
            对被测材料的穿透能力极低, 大多在几微米或十几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使用 X 射线衍射装置测得衍射角2 θ φψ            , 根据布
            米的深度。因此, 可以认为垂直于材料表面方向的应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拉格定律求得与之对应的晶面间距为d φψ                  , 则晶格
            力分量均为零。只有在特殊加工( 如强力的、 大切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应变 ε φψ  可用晶面间距来表示, 如式( 6 ) 所示。
            量的磨削) 的条件下, 致使主应力平面偏离试样表面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 φψ        sinθ 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kl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= ln     = ln               ( 6 )

            才可能出现 τ 13 ≠ 0 , τ 23 ≠ 0的情况。通常出现± ψ        分              ε φψ       d 0       sin θ φ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5
   26   27   28   29   30   31   32   33   34   35   3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