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6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1年第十期
P. 46
黄显芝, 等: 穿条式隔热型材蠕变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应用
力释放等作用下波动被放大, 型材的复合稳定性下 ( 2 )由于隔热型材的开齿状况、 滚压力与波动
和 ΔA 均较大; 5号试验的结论看 和纵向剪切标准差
降较多导致 ΔT C 直接影响纵向剪切特征值 T C
T 均远大于同组的其他 的大小, 可以推断其亦是影响蠕变系数 A 的重
似反常, 但考虑到其 和S T S T
试样, 可以理解为优良的开齿状况和更大滚压力共 要因素。蠕变系数 A 不应单独使用, 至少需要联合
同作用能够很好地覆盖高温、 加载、 时效、 应力释放 T C 和S T 才能更有效地对隔热型材的复合稳定性
等影响, 从而使复合稳定性下降较少; 9 号试验的 作出评价。高温纵向抗剪特征值仍然是最便捷的评
, 即波动引起 价指标。
ΔT C 和 Δ A 均较小是得益于较小的 S T
的复合稳定性下降不严重。事实上, 9 号试验呈现 ( 3 )现行国家标准中蠕变系数 A 的合格值空
的参数关系是最理想的隔热型材模型。 缺, 后续的修订完善工作需要大量试验数据支持。
较小, 说明开齿状况、 滚压力大小
第I 组的 T C 参考文献:
和波动的综合效果不佳, 最终必然影响复合稳定性。
远大于1 、 7号试验的, 长期来说应该 [ 1 ]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. 铝 合 金 建 筑 型 材
4号试验的S T
和 Δ A 的不一致很可能与应力释放 第6部分: 隔热型材: GB / T5237.6-2017 [ S ] . 北京:
更不稳定, ΔT C
中国标准出版社, 2017.
的时效有关, 但这一猜测需要更多试验数据来证实。
[ 2 ]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.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
蠕变试验更像加强版的高温纵向剪切试验, 除了高
隔热材料 第1 部分: 聚酰胺型材: GB / T23615.1-
温还加入了载荷与时间, 更严苛地测试隔热型材复
2017 [ S ] . 北京: 中国标准出版社, 2017.
合性能的稳定性。 [ 3 ]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.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
蠕变系数 A 的意义在于衡量隔热型材复合性 隔热材料 第2部分: 聚氨酯隔热胶: GB / T23615.2-
能在经历高温、 加载时效后的稳定性, 国家标准中加 2017 [ S ] . 北京: 中国标准出版社, 2017.
入这项指标, 对丰富产品的评价维度有积极意义。 [ 4 ] 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. 铝合金隔热型材复
) 综合 合性能试验方法: GB / T28289-2012 [ S ] . 北京: 中国
但这项指标应与其他指标( 特别是 T C 和S T
使用, 才能使评价结果更有效。 标准出版社, 2013.
[ 5 ] 黄显芝, 詹浩, 李扬. 穿条式铝合金隔热型材纵向剪切
3 结论 性能分析[ J ] . 中国金属通报, 2017 ( 增刊): 183-201.
[ 6 ] 黄日勇. 穿条式隔热型材质量控制要素[ J ] . 中国金属
( 1 )蠕变系数 A 作为评价复合稳定性的指标,
通报, 2017 ( 增刊): 374-376.
与隔热条截面高度h 无明显关联, 但与纵向剪切试
[ 7 ] 李强, 张洪亮. 隔热型材开齿工艺对复合性能的影响
验的指标关系密切。
[ J ] . 中国金属通报, 2017 ( 增刊): 387-390.
( 上接第22页) [ 9 ] 桑国旗. 里氏硬度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[ J ] . 理化检验
2.25Cr-1Mo ( P22 ) steelunderelevatedtem p erature ( 物理分册), 2017 , 53 ( 6 ): 400-404.
andstressconditions [ J ] . Materials Scienceand [ 10 ] 蔡文河, 李炜丽, 董树青, 等. 关于 T / P91钢和 T / P92
En g ineerin g : A , 2017 , 705 : 315-324. 钢里氏硬度与布氏硬度换算差异性的物理学解释
[ 4 ] 房金秋.10CrMo910钢再热蒸汽管道剩余寿命评估 [ J ] . 理化检验( 物理分册), 2018 , 54 ( 10 ): 726-732.
[ 11 ] 田永红. 里氏硬度仪用于球墨铸铁件测试精度的分析
在国产200MW 机组中的应用[ J ] . 民营科技, 2014
( 12 ): 33-34. [ J ] . 机械管理开发, 2001 ( 3 ): 59-61.
[ 5 ] 龙杰, 王福明. 抗氢2.25Cr-1Mo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 [ 12 ] 王涛, 荆洪阳, 徐连勇, 等. 基于里氏硬度测量的 P92
研究[ J ] . 宽厚板, 2006 ( 9 ): 19-23. 钢及焊缝布氏硬度的计算[ J ] . 焊接学报, 2016 , 37
[ 6 ] 赵远, 李辉, 龙华明, 等. 里氏硬度计工程应用的影响 ( 9 ): 87-90.
因素及实用性探讨[ J ] . 理化检验( 物理分册), 2018 , [ 13 ] 杨小敏, 袁德辉, 何武.42CrMo铸钢里氏硬度与布氏
54 ( 4 ): 262-264. 硬度换算公式[ J ] . 管理与技术, 2005 ( 1 ): 37-41.
[ 14 ] 靳燕, 麻永林.P22耐热管的热处理工艺研究[ J ] . 包
[ 7 ] 杨德坚. 便携式里氏硬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[ J ] .
计量与测试技术, 2014 , 41 ( 3 ): 45-46. 钢科技, 2016 , 42 ( 3 ): 48-50.
[ 8 ] 王智春, 蔡文河, 吴勇, 等. 便携式里氏硬度计检测紧 [ 15 ] 韩少强, 赵吉庆, 万润东, 等. 组织形态对2.25Cr-1Mo
固件硬度偏差原因分析[ J ] . 华北电力技术, 2009 ( 1 ): 钢长期时效稳定性的影响[ J ] . 金属热处理, 2020 , 45
27-29. ( 2 ): 16-23.
2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