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2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 2021年第六期
P. 62

赵同新, 等: 电子探针测试胀裂失效不锈钢换热器管中的氮元素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聚焦和 52.5° 高特征 X 射线取出角可以获得更高的
            1  试验方法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超轻元素测试灵敏度; ② 使用专用的大晶面间距的
                 由于换热管断口试样没有进行有效保护, 宏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光晶体, 此处使用 LSA70 ; ③ 实时使用在试样上
            断口细节已不可辨。断口打开后, 仅观察到少量韧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寻峰的方式确认元素的特征峰位, 而不是使用标样


            窝。在胀裂失效不锈钢管裂纹附近取样, 用树脂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寻峰值或理论值, 此处寻峰值为 3.11734nm ; ④ 避
            行冷镶嵌。使用电子探针分析了裂纹附近位置的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开其他元素干扰, 扣除合适背景值( 右背景 BG+ 为




            学成分、 显微组织和元素面分布, 同时与母材的组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.33992nm 和左背景 BG —为2.9420nm ); ⑤ 需要
            和成分进行了对比研究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打开脉冲高度分析仪( PHA ) 过滤高次线的干扰问
                 采用 岛 津 EPMA-1720 型 电 子 探 针 显 微 分 析            题; ⑥ 基体修正方法选择针对超轻元素优化的修正
            仪, 加速电压 15kV , 定量测试束流 20nA , 面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模型 ZAF4 。



            束流 100nA , 定量测试时间 10s 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试验结果与讨论
                 由于元素氮属于超轻元素, 其微区定量分析难
            点有基体吸收严重、 不同状态下特征 X 射线峰位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首先使用岛津 PDA-7000 型直读光谱对此双相
            移、 其他元素的高次线会在超轻元素峰位处形成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锈钢的母体进行分析, 结果见表 1 。可见其化学
            加干扰等因素, 在准确定量时尤为要注意。笔者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分符合 ASMESA789M — 2017 《 一般用途无缝和

            行氮的定量测试时为了获得氮元素准确和清晰的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焊接铁素体 / 奥氏体不锈钢管子》 中对 2205 双相不
            析结果, 测试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操作                 [ 3-5 ] : ① 使用全  锈钢的成分要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 换热器管的化学成分( 质量分数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 1 Chemicalcom p ositionsoftheheatexchan g ertube   massfraction    %
                元素         C       Mn       P       S       Si        Ni         Cr        Mo          N
  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  0.016    1.62     0.02    0.001    0.43     4.81       22.56      3.12       0.19
  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   ≤0.030   ≤2.00   ≤0.030  ≤0.020   ≤1.00   4.50~6.50  22.00~23.00  3.00~3.50  0.14~0.20

               使用电子探针对胀裂区域附近位置进行微区分
            析, 结果如图 1 所示。显微组织观察结果显示, 裂纹
            附近为粗大奥氏体; 而正常组织由铁素体和奥氏体
            组成, 在背散射图像下, 白色的为奥氏体, 灰色的为
            铁素体, 两相的比例接近 1∶1 。
                 选取距离裂纹不同距离的 5 个位置测试( 每两

            点间隔 50 μ m ), 其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见表 2 。
            可见随着所选区域远离裂纹, 氮元素含量逐渐递减,

            在距离裂纹 250 μ m 后的组织区域趋于基体成分含
            量, 其他元素含量较为均匀。
                 为了更直观地验证裂纹附近处的氮元素的面分
              表 2  从裂纹附近到基体的化学成分定量分析结果( 质量分数)

               Tab 2 Q uantitativeanal y sisresultsofchemicalcom p osition

                     fromnearcracktomatrix  massfraction    %
             测试
                   N   Si   V    P   Cr  Mo   Mn   Ni  Fe
             位置
              1   0.53 0.43 0.07 0.01 22.44 3.08 1.32 4.76 63.8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 换热器管的显微组织形貌
              2   0.46 0.45 0.08 0.03 22.23 2.94 1.41 5.44 66.98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 g  1 Microstructuremor p holo gy oftheheatexchan g ertube
              3   0.45 0.43 0.08 0.02 22.98 3.04 1.35 5.13 65.9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ex p ansioncrackarea b  normalarea
              4   0.27 0.48 0.05 0.02 22.49 2.84 1.44 5.41 66.50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趋势特征, 对裂纹附近进行了面分析, 分析结
              5   0.26 0.42 0.08 0.03 22.91 2.85 1.38 5.16 67.26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果如图 2 所示。在裂纹附近, 氮元素的含量更高, 远
             4 6
   57   58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