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4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19年第五期
P. 34
周 崎, 等: 不同厚度 50Mn钢板火焰切割热影响区范围
-2 -1 -3 -1 -1 ); 为
设置为 27 ℃ , 对流换热系数为 10 ( W m ℃ ). 为密度, k g m ; c p 为比热容, J k g ℃ q
切割面直接施加热流密度来近似模拟预热和切割状 内热源热流密度, W m -3 ; t 为时间, s .
态: 当处于预热状态, 热流不移动, 仅加载于左下角
网格切割面, 热流密度 [ 7 ] 为 3.12×10 W m -1 , 预热 2 模拟结果及硬度试验
8
时间由式( 1 ) 计算为 4.8s ; 当处于切割状态, 依次对 2.1 火焰切割模拟结果
9 -1 , 切割速度 图 3 和图 4 显示了切割过程中钢板的温度变化
切割线施加热流密度 1.04×10 W m
-1
由式( 2 )、 式( 3 ) 计算为 9.7mm s .切割完成后, 云图, 可以看出最高温度位于切割点, 随着材料远离
切割点, 温度逐渐降低; 随着割枪持续移动, 被切割
改变切割面边界条件为对流散热, 继续静 置 150s
模拟冷却过程.火焰切割模拟中, 二维模型的导热 后的区域温度迅速降低, 远低于切割点所在位置; 在
微分方程如下 [ 8 ] 整个切割过程中, 样坯左下角和左上角为局部高温
∂ æ ∂T ö ∂ æ ∂T ö ∂ T 区域, 温度云图呈明显的扇形分布; 切割完成后冷却
ç k ÷ + ç k ÷ ( 4 )
∂xè ∂x ø ∂ yè ∂ y ø +q= ρ c p ∂t 150s , 样坯最高温度约为 60 ℃ .
-1 -1
ρ
式中: T 为温度, ℃ ; K 为热 导率, W m ℃ ;
图 3 第一条切割线的温度场
Fi g 敭3 Tem p eraturefieldofthefirstcuttin g line
a cuttin gblowp i p ecoordinate x=0 y=2 b p artialenlar g ement
c cuttin gblowp i p ecoordinate x=0 y=200 d cuttin gblowp i p ecoordinate x=0 y=400
2.2 硬度试验验证 点.采用 布 氏 硬 度 法 测 试 样 坯 硬 度, 测 试 位 置 为
在得到样坯温度分布的基础上, 为了进一步确 图 2 中 j=200 的水平网格处, 硬度试验结果见表 2 .
定材料性能发生改变的温度区间, 需要进行试验验 从表 2 中数据看出, 切割面附近材料硬度最高, 随着
证.研究表明 [ 9 ] 材料硬度的变化反映了材料力学性 远离切割面, 材料进入软化区 [ 10 ] , 硬度逐渐下降, 当
能的改变, 通过提取样坯不同位置的硬度来表征热 继续远离软化区后材料硬度上升, 此时的硬度为样
影响区的范围, 具有试验简单、 测试结果直 观等优 坯母材硬度, 约为 200HB .
表 2 样坯硬度试验结果
Tab敭2 Hardnesstestresultsofthebillet
距切割线距离 / mm 0.5 1 1.5 2 2.5 3 4 5 6 7 8 10 15
布氏硬度 / HB 265 263 248 250 242 250 237 189 195 220 193 200 200
3 0 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