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9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4年第十期
P. 79

解德刚,等:油缸管内表面不规则缺陷产生原因分析方法


              油缸管,将缺陷钢管沿纵向剖开,油缸管内表面不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25 mm×25 mm(长度×宽度)的试样,将试样的
              则缺陷宏观形貌如图1所示。图1a)为20钢油缸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横截面研磨抛光,将其置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,用场
              经过冷拔+刮滚后的缺陷钢管试样,图1b)为45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发射扫描电镜进一步观察缺陷及缺陷周围存在的异
              油缸管经过冷拔+去应力退火+刮滚后的缺陷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物,用能谱仪分析异物的化学成分。再用硝酸乙醇
              管试样,图1c)为25Mn钢油缸管经过冷拔+去应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溶液腐蚀试样,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缺陷周围的腐蚀
              退火+刮滚后的缺陷钢管试样。在缺陷处截取规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态形貌。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1  油缸管内表面不规则缺陷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  2  试验结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下观察,结果如图2所示。由图2可知: 缺陷与基体过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渡区域无氧化脱碳现象,再仔细观察缺陷与基体的接
              2.1  油缸管内表面不规则分布的凹坑缺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部位,钢材的组织晶粒无异常。根据GB/T 6394—
              2.1.1  宏观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管内表面凹坑缺陷的宏观形貌为椭圆形,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《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》,该试样的组织晶
              轴方向与钢管的轴向一致,凹坑的长度一般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粒度为8.5级以上, 表明材料的晶粒较细。
              1~10 mm,凹坑边沿比较光滑,深度较浅。凹坑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距缺陷边部一段距离的一个疑似氧化物被基体
              分布没有规律性,可初步排除冷拔工艺或模具因素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包裹得很好,用能谱仪对该氧化物进行定性和定量
              2.1.2  微观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检测,结果如图3所示。由图3可知: 该氧化物为Si、
                  将缺陷放大观察,凹坑深度为0.1~0.2 mm,凹坑                    Ca、Fe元素的复合氧化物,属于硅酸盐类非金属夹
              与基体有较圆滑的过渡,有压入缺陷特征,不同于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杂物的一种。又对凹坑缺陷与基体毗邻部位进行能
              纹缺陷,也与冶金行业的氢致白点缺陷有本质不同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谱分析,发现主要含有P、Zn、O、Fe元素,应该为钢
              用硝酸乙醇溶液腐蚀试样后,将试样置于光学显微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管冷拔前润滑工序的磷化液、皂化液残留所致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2  油缸管内表面凹坑缺陷微观形貌

              2.2  油缸管内表面不规则分布的豁口缺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钝形态,豁口全长10~50 mm,长度方向与钢管的轴
              2.2.1  宏观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向基本一致,豁口宽度较宽,两侧与钢管基体交界部
                  油缸管内表面不规则分布的豁口缺陷两端呈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呈锯齿状,该缺陷在钢管内表面出现的位置不固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3
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