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18第四期
P. 20
白 涛, 等: 三类内应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疲劳的作用
图 10 滚压表层硬度和半高宽的变化曲线
Fi g 敭10 Thechan g ecurvesofhardnessandFWHMoftherolledsurface a hardnessincreasin g b FWHMdecreasin g
示, 清楚地显示出两者并不相关 [ 6 ] .而且硬度稳定 冷加工变形的 X 射线谱型时发现, 晶粒度和点阵畸
于一定数值时, 半高宽有不同的值. 变都影响线宽, 并给出了定量分析 [ 7 ] .谱型分析的
试验事实表明, 半高宽不能只看成与硬度相关, 数理分析非常精彩, 形成了长期的研究热潮.即使
还取决于微观应力的分散度. 1954 年试验证实了位错的存在, 许多人仍试图将位
1.5 III类应力 错纳入模型作修正.但位错状态复杂多变, 谱线提
III类应力是 原 子 偏 离 平 衡 位 置 形 成 的 应 变, 供的信息少、 效果差, 到 20 世纪 90 年代, 谱型分析
由于缺乏弹性模量, 严格说只能算畸变, 不能称之 测定晶粒度和位错密度的研究及应用才逐渐平息.
为应力.只 因 讨 论 内 应 力, 点 阵 畸 变 又 是 产 生 内 图 11a ) 为模型中的点阵畸变 Δ d / d , 图 11b ),
应力 的 重 要 原 因, 故 内 应 力 分 类 时 需 将 其 包 含 c ) 为实际存在的刃位错和螺位错, 可见两者明显不
在内. 同.谱型分析适用的晶粒度小于 100nm , 金属晶粒
原子偏离后相干散射强度降低, 故达维金科夫 只有在强烈变形后才可能细化到此尺度, 但变形后
以此定义III类应力.其后在 20 世纪 40 年代研究 的 结构如图 12b ), c ) 中所示的亚晶或不同形式的位
图 11 点阵畸变及位错模型
Fi g 敭11 Thelatticedistortionanddislocationmodel
a Δ d d model b ed g edislocation c screwdislocation
图 12 理想多晶和实际变形结构
Fi g 敭12 Theideal g rainsandactualdistortionstructure
a idealcr y stalline b tan g leddislocation c dislocationcell
2 3 6