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9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4年第四期
P. 90
吴 铮, 等: 理化实验室设备综合管理
的使用频率、 校准频率、 历次校准结果、 质量控制结 算得δ=0.58% 。
果、 维护情况、 使用人员的变化、 存放和使用环境、 设 硬 度 计 示 值 重 复 性、误 差 均 符 合 GB / T
备使用范围的变化等进行识别和确定。 231.2 — 2022的要求, 且硬度计的外观、 主轴、 加力
5.1 布氏硬度计期间核查 机构、 缓冲机构和测量装置等均能正常、 灵活地工
5.1.1 期间核查计划及核查周期 作。期间核查结果为满意。
应对设备校准周期为1a以上的设备进行期间 表4 布氏硬度计期间核查数据
核查, 期间核查一般在校准有效期的中间段开展, 对 压痕尺寸 压痕尺寸 硬度 / 平均硬度 /
设备的功能性进行核查时, 核查周期为 1 次 / a 。如 1 / mm 2 / mm HBW10 / 3000 HBW10 / 3000
果核查设备在运行时出现数据异常或需要维修, 设 4.2218 4.2266 204.1
备使用环境、 人员发生变化, 或质控结果可疑等, 需 4.2123 4.2263 204.6
要增加核查次数 [ 4 ] 。 4.2314 4.2249 203.7 204.18
5.1.2 核查程序 4.2215 4.2073 205.1
选择标准硬度试样, 原则上选取与实验室日常 4.2291 4.2332 203.4
检测值接近的标准试样作为核查标准。
外观、 安装要求核查: 硬度计应装有铭牌, 标明 5.2 布氏硬度标准物质期间核查
实验室的布氏硬度计通过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
产品名称、 型号、 编号、 校准日期及下次校准日期等。
查, 为保证核查和标准物质的有效性, 实验室也应定
硬度计的主轴、 加力机构、 缓冲机构和测量装置
期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。根据 GB / T231.3 —
等均应正常、 灵活地工作; 加载和卸载试验力应平
稳, 不应有颤动或卡滞现象, 丝杠升降不应有晃动现 2022的要求, 标准试样均匀度需在一定范围内, 因
象; 试验台应光滑、 平整。 此在首次购买并使用标准试样时, 应关注其均匀度
硬度计示值核查: 在标准试样上测定5点布氏 是否符合检测标准要求。
硬度, 两相邻压痕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压痕直径的 5.2.1 期间核查计划及核查周期
3倍, 压痕中心至标准试样边缘的距离不应小于压 标定的有效期宜限制为5a , 应注意对铝合金和
铜合金标准试样标定的有效期应视实际情况减少到
痕直径的2.5倍。每次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上进
行压痕直径的测量, 取其平均值, 两垂直方向直径之 2~3a 。在标准试样有效期内, 一般可进行一次期
差与其中较短的直径之比不应大于1% 。硬度计示 间核查, 或根据使用情况改为一年一次期间核查, 应
在布氏硬度计刚进行校准后的一个月内进行标准试
值重复性按式( 1 ) 进行计算。
样的期间核查。
H max-H min ( 1 )
H cf= ×100% 5.2.2 核查程序
H j
为 5 点中硬 外观、 保存条件核查: 标准试样不得有磁性, 其
式中: H cf 为硬度计示值重复性; H max
为5点硬 工作面和支承面不得有锈蚀、 裂纹、 划痕、 毛刺、 砂眼
度最大值; H min 为5点中硬度最小值; H j
度的算术平均值。 等缺陷; 标准试样应有编号、 硬度范围标记、 制造商
硬度计示值误差按式( 2 ) 进行计算。 标志, 这些标记应刻在标准试样的侧面或工作面上。
- - 硬度试样应附有硬度范围的标记。
H j-H k
δ= - ×100% ( 2 ) 布氏硬度标准试样的均匀度及稳定性: 按照检
测标准要求, 在标准试样上压出5点均匀分布的压
H k
-
为硬度计示值( 测试
式中: δ 为硬度计示值误差; H j 痕, 两相邻压痕中心距离不得小于直径的3倍, 压痕
-
为标准硬度试样的硬度。
5点硬度的平均值); H k 中心至标准试样边缘距离不得小于压痕直径的2.5
5.1.3 核查结果 倍, 压痕直径d 与压头的球直径D 应符合0.24 D≤
按照核查程序在校准有效期的中间段对布氏硬 d≤0.6D 的关系。
度计 进 行 核 查, 选 用 硬 度 为 203 HBW , 且 符 合 应在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进行每个压痕直径的
GB / T231.3 — 2022要求的标准硬度试样, 均匀分布 测量, 取其平均值, 同一压痕两个垂直方向的直径之
地测定5点布氏硬度, 测定结果如表4所示。 差与其中较短的直径之比不应大于1% 。按上述方
根据式( 1 ) 计算得 H cf=0.83% , 根据式( 2 ) 计 法测定的5个压痕直径中, 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除
7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