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十期
P. 70
王庆峰: 火力发电厂末级再热器 G102钢管泄漏原因
34-9上口和34-9下口迎烟气侧管段的显微组 区域基本消失, 晶内碳化物显著减少, 粗大的碳化物
织形貌如图3所示。由图3可知: 34-9上口和34-9 主要分布于晶界处, 组织老化级别为 4.5 级。内壁
下口迎烟气侧管段显微组织基本一致, 回火贝氏体 氧化皮厚度分别为1.13mm 和1.54mm 。
图3 34-9上口和34-9下口迎烟气侧管段的显微组织形貌
1.3.2 31-9的显微组织形貌 所示。由图4可知: 回火贝氏体区域基本消失, 晶内
取与31-9同水平高度的管子进行分析, 31-9迎 碳化物显著减少, 粗大的碳化物主要分布于晶界处,
烟气侧显微组织形貌及内壁氧化皮微观形貌如图4 组织老化级别为4.5级, 内壁氧化皮厚度为1.43mm 。
图4 31-9迎烟气侧显微组织形貌及内壁氧化皮微观形貌
1.3.3 34-10的显微组织形貌 知; 34-9上口、 34-9下口及31-9迎烟气侧内壁氧化
皮厚度均大于 1mm , 且较其他 3 个方向的厚度明
取与34-10同水平高度的管子进行分析, 34-10
迎烟气侧显微组织形貌及内壁氧化皮微观形貌如 显偏厚, 而34-10 迎烟气侧及两侧氧化皮厚度较为
图5所示。由图 5 可知: 34-10 垂直管段显微组织 均匀, 为0.96~0.98mm , 背烟气侧为0.51mm 。
为回火贝氏体, 依据 DL / T884 — 2019进行评定, 组 表2 内壁氧化皮厚度 mm
织老化级别为2.5级, 仍存在回火贝氏体区域, 但晶 试样 厚度
界处 碳 化 物 颗 粒 增 多、 增 大, 内 壁 氧 化 皮 厚 度 迎烟气侧 两侧1 背烟气侧 两侧2
34-9上口 1.13 0.76 — 0.51
为0.97mm 。 34-9下口 1.54 0.52 0.61 0.62
对34-9上口、 34-9 下口、 31-9 和 34-10 的内壁 31-9 1.43 0.68 0.58 0.76
34-10 0.97 0.98 0.51 0.96
氧化皮厚度进行汇总, 结果如表2所示。由表2可
5 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