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52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三期
P. 52

孙晓军, 等: 45钢螺帽断裂原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4 断口的微观形貌
            法》, 可评为 D 类细系0.5级, 撕裂棱线处存在少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热处理, 第一次为淬火油冷+回火处理, 第二次为淬
            二次裂纹, 呈沿晶扩展形貌; 断口处未见脱碳现象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火水冷+回火处理。第一次热处理后螺帽的硬度测
            显微组织为回火索氏体, 存在少量带状组织偏析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结果如表3所示, 可见螺帽的硬度不均匀, 且有2



            象, 依据 GB / T13299 — 1991 《 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               个试样的硬度低于 GB / T1172 — 1999的要求。
            法》, 可评为 A3C类2级, 未见过热、 过烧等缺陷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 第一次热处理后螺帽的硬度测试结果               HRC
            1.5 硬度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样编号 测试值1      测试值2    测试值3     平均值    标准值
                 将腐蚀后的金相试样重新磨制、 抛光后, 进行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#    26.5    25.8    26.2    26.2
            度测试, 并依据 GB / T1172 — 1999 《 黑色金属硬度                 2 #    26.9    28.2    29.4    28.2   28~32


            及强度换算值》 进行换算, 结果如表2所示, 可见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#    28.3    26.2    25.4    26.6

            裂螺帽的硬度较为均匀, 未见明显差别, 满足 GB / T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硬度不满足要求的螺帽( 1 试样和3 试样)
            1172 — 1999的要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断裂螺帽的硬度测试结果                HRC     进行金相检验, 结果如图5所示, 可知螺帽的显微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织为回火索氏体+少量上贝氏体               [ 2 ] 。说明第一次热
            测试位置 测试值1       测试值2    测试值3    平均值     标准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处理过程中, 45 钢经完全奥氏体化后, 未完全形成
            断裂螺帽     31.5     32     32      32     28~3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马氏体, 而形成了少量上贝氏体组织, 从而导致回火
            1.6 热处理工艺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后硬度较小。
                 通过查找加工记录发现, 该批螺帽进行了两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二次热处理后螺帽的硬度测试结果如表4所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5 1 试样和3 试样的显微组织形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#
             4 0
   47   48   49   50   51   52   53   54   55   56   5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