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85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二期
P. 85

许永春, 等: 05Cr17Ni4Cu4Nb不锈钢轴和轴套黏连原因


              由图2可知: 轴套表面支撑面局部存在轻微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外来杂质金属元素。
            损, 轴表面黏连部位损伤较为严重; 轴套表面仅部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轴和轴套能谱分析结果                  %
            油漆脱落, 轴套口部未见明显磨痕, 黏连部位一面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零件                    质量分数
            伤较为严重, 相对面较轻, 在试验过程中存在偏载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e      Cr      Ni      Cu      Si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轴     75.63   18.59   2.88    2.40    0.50

            象; 轴套内部磨损痕迹离底部约为1.2mm , 轴和轴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轴套     75.52   17.73   2.97    2.78    1.00
            套底部未见接触痕迹, 表面未见明显润滑痕迹; 轴和
            轴套黏连部位未见其他金属夹杂、 夹渣及碎屑等, 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4 金相检验
            损痕迹呈旋转形貌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轴和轴套黏连部位取样, 试样制备依据 GB / T
                 对轴和轴套黏连部位进行能谱分析( EDS ), 具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298 — 2015 《 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》, 腐蚀剂为4g
            体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。轴和轴套黏连部位化学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氯化铜+20ml 盐酸+20ml 水, 对制备好的试样在光


            分均为05Cr17Ni4Cu4Nb材料元素成分, 未见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, 具体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3 轴和轴套黏连部位及心部显微组织形貌
              由图3可知: 轴和轴套黏连部位存在微裂纹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轴和轴套的黏连部位进行硬度梯度分析,


            碎屑, 由于受力较大, 显微组织呈挤压形貌; 心部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试验方法依据 GB / T4340.1 — 2009 《 金属材料 维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氏硬度试验 第 1 部分: 试验 方 法》, 试 验 载 荷 为
            微组织均为回火索氏体+强化相+少量白色块状δ

            铁素体, 未见过热、 过烧等冶金缺陷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94N , 保载时间为15s , 从黏连部位每隔0.2mm
            1.5 硬度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一点, 试验设备为 TUKON1102 型显微硬度
                 对轴和轴套心部在 TH300型数显洛氏硬度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计, 具体试验数据和趋势如图 4 所示。轴和轴套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黏连部位硬度达到最大, 随着离黏连部位的距离
            上进行硬度测试, 试验方法按照 GB / T230.1 — 2018


            《 金属材料 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: 试验方法》, 具                       增大, 硬度呈下降趋势, 当深度大于0.8mm 时, 硬

            体结果如表3所示。轴和轴套的硬度均满足标准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趋于一致。
            求, 轴套硬度处于标准值下限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 轴和轴套心部硬度测试结果                HRC    2 综合分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点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黏连的轴和轴套化学成分符合材料标准要求;
              试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平均值     标准值
                      1       2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轴尺寸满足标准要求, 轴套尺寸处于标准值下限, 导
               轴     41.3    40.8    41.2    41.1              致轴和轴套配合间隙较小; 轴外表面和轴套内表面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~42
              轴套     38.8    38.9    38.8    38.8              呈光亮态, 未见明显油脂等润滑物, 黏连部位呈撕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9
   80   81   82   83   84   85   86   87   88   89   9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