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9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3年第二期
P. 39

朱建雷, 等: 压痕法评价钛铌合金表面( TiNb ) C强化层显微硬度及断裂韧性


            有关压痕法计算断裂韧性的经验公式较多, 且具有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材料: 当 c / a 小于2.5时, 为巴氏裂纹; 当c / a 大于
            同的应用范围。同时, 根据裂纹类型的不同, 公式的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.5时, 为中位裂纹; 当l / a 小于 1.5 时, 为巴氏裂
            用也不同。大致可以分为中位裂纹和径向裂纹                    [ 14 ] 。   纹; 当 l / a 大于 1.5 时, 为中位裂纹。 L-II和 L-III
                 若想用压痕法评价断裂韧性, 需先根据裂纹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 c / a 和 l / a 的分布如图5所示。由图5可知: 在
            貌判断裂纹类型, 再选择适用的公式。在常规情况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面方向, 随着载荷的增加, L-II 内 c / a 均小于2.5 ,
            下, 依据裂纹长度c ( 压痕中心点至裂纹尖端的长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且 l / a 均小于1.5 。因此, L-II 内压痕顶角的裂纹为
            度) 或 l ( 压痕顶角至裂纹尖端的长度) 与a ( 压痕的                    巴氏裂纹。横截面方向, L-III 内的 c / a>2.5或 l / a
            半长度) 的比值大小, 可判断裂纹的类型。对于多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>1.5 , 因此 L-III 内的裂纹为中位裂纹。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5 L-II和 L-III中c / a 和 l / a 的分布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公式如表 2 所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压痕法计算断裂韧性的公式
               压痕法计算断裂韧性 K C
            示  [ 15-17 ] ( 表2 中, E 为弹性模量, P 为测试载荷, H           序号                  公式                 裂纹类型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1 )  K C =0.0154 ( E / H ) ( P / c 3 / 2 ),( c / a≥2 )
            为硬度), 其相应的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。计算结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2 ) K C =0.0134 ( E / H ) ( P / c 3 / 2 ),( 1.5≤c / a≤7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
            表明: 在不考虑裂纹属性的情况下, 通过8种公式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3 )  K C =0.018 ( E / H ) ( P / c 3 / 2 ),( c / a≥2.5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均高于 L-III 。且随着测试载荷                ( 4 ) K C =0.0095 ( E / H ) ( P / c 3 / 2 ),( 1.5≤c / a≤7 ) 中位裂纹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/ 3
            算出的 L-II的 K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/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显著下降。造成这种现                 ( 5 )  K C =0.033 ( E / H ) ( P / c 3 / 2 ),( l / a≥1.5 )
            的提高, L-III 内相应的 K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6 )    K C =0.16Ha / c 3 / 2 ,( 2≤c / a≤6 )
            象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载荷的增加, 边缘效应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7 ) K C =0.0089 ( H / E ) ( P / al ),( 0.25≤ l / a≤1.5 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/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巴氏裂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/ 2
            也显著增加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( 8 )       K C =0.0319 ( P / al 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3 表面强化层不同层内断裂韧性的经验计算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Pa · m 1 / 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断裂韧性
               项目                       L-III 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-II 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0.5N      1N      2N       均值       方差       1N      2N       3N       均值       方差
               式( 1 )   2.83    2.24     1.82     2.30     0.51     3.30    3.91     4.45     3.88     0.58
               式( 2 )   2.46    1.95     1.58     2.00     0.44     2.87    3.40     3.87     3.38     0.50
               式( 3 )   3.31    2.61     2.13     2.68     0.59     3.85    4.57     5.20     4.54     0.67
               式( 4 )   2.80    2.22     1.82     2.28     0.49     3.06    3.68     4.28     3.67     0.61
               式( 5 )   4.57    3.61     2.92     3.70     0.83     5.53    6.51     7.30     6.45     0.89
               式( 6 )   3.31    2.73     2.20     2.75     0.56     4.99    5.63     5.84     5.49     0.45
               式( 7 )   2.30    2.01     1.90     2.07     0.20     3.88    4.58     5.33     4.60     0.72
               式( 8 )   1.50    1.38     1.29     1.39     0.11     3.16    3.59     3.85     3.53     0.35
               均值       2.88    2.34     1.96     2.39     0.47     3.83    4.48     5.01     4.44     0.59
              结合裂纹类型的判断结果, L-II内压痕尖端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“ 硬壳 - 软底” 的基体效应造成明显影响之前, 压痕尖
            裂纹为巴氏裂纹, 其可选用的公式为( 7 ) 和( 8 )。数                    端裂纹长度的延长并未与载荷的提高呈线性关系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果表明, L-II内微米级组织表现出更优异的裂纹
            据表明, L-II 内的计算结果所表现出的趋势与 L-III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反而升高。在            抗扩展能力, 最终在压痕裂纹上表现为短裂纹的现
            的趋势相反。提高测试载荷时, K C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3
   34   35   36   37   38   39   40   41   42   43   4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