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6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1年第十期
P. 76

高斌强, 等: 某井 S135钢级钻杆挤扁原因













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1 钻杆样品宏观形貌

                   Fi g  1 Macromor p holo gy ofdrill p i p esam p les   图4 挤扁区外表面的咬痕宏观形貌

            在整个圆周表面, 与起下钻过程中卡瓦咬伤痕迹吻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i g  4 Macromor p holo gyofbitemarksontheoutersurfaceof

            合。对失效钻杆挤扁部位进行测量, 最大直径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lattenedzone a  No 1andNo 2 b  No 3andNo 4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c  No 5

            146.07mm , 最小直径为135.27mm , 未变形处的直
            径为139.97mm 。对未变形处的管体壁厚进行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 化学成分分析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别从1号和2号钻杆试样上取样, 采用 ARL
            量, 管体壁厚平均值为9.93mm 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460OES型直读光谱仪对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,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果见表 1 。可见钻杆管体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PIS p ec5DP-2009标准的要求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1 钻杆材料的化学成分( 质量分数)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 1 Chemicalcom p ositionsofthedrill p i p e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material   massfraction      %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元素      C   Si  Mn    P     S     Cr  Mo
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2 1号钻杆试样挤扁变形宏观形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号试样     0.25 0.24 0.84 0.008  0.002  1.04 0.48

                Fi g  2 Macromor p holo gy ofNo 1drill p i p esam p leafter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号试样     0.25 0.23 0.86 0.007  0.003  1.14 0.49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flatteneddeformation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  -   -    -  ≤0.020 ≤0.015  -   -
                 仔细观察1号试样挤扁变形区的整个圆周形貌,
            可发现钻杆管体挤扁变形不均匀, 一侧变形严重, 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3 力学性能试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号试样已经发生了严重的变形, 所以其拉伸
            一侧近乎没有变形, 呈近纺锤形, 如图3所示。从图3
            还可以看出, 在变形区的内壁, 涂层已损坏、 破裂甚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和冲击试样无法取样。根据 APIS p ec5DP-2009标


            剥落。整个圆周外表面上的卡瓦咬痕深度并不相同,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准, 从2号试样上取全壁厚板条拉伸试样、 V 型缺口
            在变形量大的两侧咬痕深, 而在变形位置对应的另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夏比冲击试样, 从1号和2号试样上取全壁厚圆环
            侧位置则咬痕浅, 如图4所示。将外表面的卡瓦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硬度试样。分别采用 WAW-600型电液伺服万能试
            痕, 按顺时针方向进行编号, 1号咬痕和2号咬痕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验机、 JBN-300型摆锤冲击试验机和600MRD 型数
            别位于最大形变区的两侧, 其中, 1 、 2 、 3 、 5号咬痕所在                显洛氏硬度计进行拉伸、 冲击和硬度试验, 试验结果
            位置的钻杆内表面, 涂层均有不同程度的损伤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见表2和表 3 。由试验结果可知, 与挤扁钻杆同批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次生产的2号钻杆材料的拉伸性能、 冲击吸收能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符合 APIS p ec5DP — 2009标准要求; 1号钻杆试样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2 钻杆试样的拉伸性能和冲击吸收能量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 2 Tensile p ro p ertiesandim p actener gy absor p tionofthe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drill p i p esam p le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拉强     屈服强     断后伸     夏比冲击吸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 / MPa  度 / MPa  长率 / %  能量( -20℃ )/ J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测试值      1042     978     20     109 , 115 , 112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3 挤扁变形区截面宏观形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  ≥1000 931~1138   ≥13       ≥80

             Fi g  3 Macromor p holo gy ofcrosssectionofflatteneddeformationzone
             5 6
   71   72   73   74   75   76   77   78   79   80   8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