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27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4年第十期
P. 27
周伯谋,等:GB/T 38822—2020标准解读
以及部分使用方法进行了规定。主要包括以下内 标距段的温度。⑦ 循环计数器应能记录至少10万个
容:① 试验机应满足GB/T 16825.1—2022《金属材 周期的试验。⑧ 数据记录仪应能同时收集并处理作
料 静力单轴试验机的检验与校准 第1部分:拉力和 为时间和周期函数的力、位移和温度的数据。⑨ 加
(或)压力试验机 测力系统的检验与校准》的要求。 载系统应进行同轴度校准,试验温度也应进行校准。
试验机能够平稳启动,且保证过零点时不发生回弹。 3.4 试样
试验机必须具有足够的侧向刚度,确保在压缩期间 试样的形状尺寸和精度对蠕变-疲劳试验结果
能保持精确对中。试验机的控制精度应在其控制 的准确性至关重要,因此对试样的几何尺寸进行了
变量变化区间的1%以内。② 传感器应依据GB/T 统一规定(见图1)。这些规定可以对不同实验室、
16825.1—2022、GB/T 25917.1—2019《单轴疲劳 不同试验批次之间的结果数据进行比较。对于等截
试验系统 第1部分:动态力校准》、GB/T 12160— 面圆柱试样,其标距段直径应不小于5 mm,标距段
2019《金属材料 单轴试验用引伸计系统的标定》进 长度应大于1.5倍标距段直径,过渡圆弧半径以及夹
行验证,其精度必须优于分度值的1%,并且能够进 持端直径应大于两倍试样的直径。进行以上规定的
行温度补偿,灵敏度变化不超过满量程的0.002%。 目的在于符合试样在过渡圆弧处以及夹持端失效的
③ 夹具应具有足够好的对中性,并应进行同轴度核 可能性,标准建议了标距段的长度范围,这样能有效
查;对夹持试样的方式进行了规定。④ 引伸计应适用 减小试样断裂于引伸计跨距外的概率,减小失稳的
于长期测量动态位移,并且最大程度降低信号漂移、 概率,对试样同轴度、平行度以及垂直度的规定可以
滑移和机械滞后。应根据GB/T 12160—2019进行校 减小试验数据的分散性,提高试验方法的精度,同时
准,且其精度应在1级或更高精度等级。除特殊情况 也使加工精度与试样尺寸相匹配;对于其他形状试
外,应尽量采用轴向引伸计。⑤ 加热系统可选用的 样的规定能满足特殊试验的要求,因为在一些情况
加热方式包括电阻炉加热、辐射加热、感应加热以及 下,需要测试高应变范围条件下的蠕变-疲劳性能,
惰性气体或液体加热。⑥ 建议采用热电偶直接测量 这时采用圆柱试样容易失稳。
图 1 推荐的蠕变 - 疲劳试样结构示意
对试样的加工方法进行了规定,给试样打上特 (3)规定了可选用的循环波形,以供不同的客
定的标识,将数据与试样相对应,以便之后的进一步 户依据自身需求进行选择。
分析。试样表面粗糙度规定应小于0.2,且不应存在 (4)规定了测量弹性模量、热膨胀的方法,这是
垂直加载轴的加工痕迹(可利用光学显微镜20倍观 开展蠕变-疲劳试验所必需的数据。
察),以减小试样由于较差表面质量导致裂纹形成的 (5)规定了引伸计标距进行修正的方法,这有
可能性。 助于提高试验的精度和准确性。
3.5 试验步骤 (6)规定了试样的加热方法,以确保试样各部
对试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规定,不同操作人员 分均达到指定温度。
以及不同实验室遵循相同的试验步骤,可降低试验 (7)规定了试验加载的方式,以便不同的试验
结果的不确定度,提高准确性。 数据之间能够进行比较。
(1)规定试样的安装,不可影响组件的对中性 (8)重点规定了对温度的控制,因为温度会对
以及试样的表面状况。 试验结果产生巨大影响。
(2)对引伸计的安装进行规定,以避免打滑以 3.6 试验报告
及影响试样的表面质量。 列出了完整的试验报告所能提供的信息,这些
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