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64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20年第二期
P. 64

郁焕武, 等: 0Cr17Ni7Al钢制受电弓扭簧断裂原因分析


                   4
            50 ) ×10 km 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镜观察其 状 态, 由 图 3 可 知 扭 簧 表 面 明 显 存 在 沿
                 为了保证受电弓持续正常运行, 防止类似故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轴向分布的沟 槽 和 疑 似 微 裂 纹. 根 据 文 献 [ 2 ] 判
            再次大批量发生, 笔者对断裂扭簧进行了一系列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断这种缺 陷 为 划 痕 和 拉 丝, 是 弹 簧 钢 丝 常 见 的 表
            化检验和分析.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面缺陷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2  化学成分分析
            1  理化检验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断裂 扭 簧 取 样 进 行 化 学 成 分 分 析, 结 果 见
            1.1  宏观检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, 可 见 各 元 素 含 量 均 符 合 GB / T24588-2009
                 对断裂扭簧的表面进行清洗, 使用 50 倍放大                       « 不锈弹簧钢丝» 对 0Cr17Ni7Al钢的成分要求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1  扭簧的化学成分( 质量分数)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ab敭1 Chemicalcom p ositionsoftorsions p rin g   massfraction       %
              项目      C       S       Si      Mn      Mo      P        Cr          Ni       Cu        Al
 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0.078   0.003   0.44    0.78    0.13    0.018    16.18       7.44     0.32      0.97
 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 ≤0.09   ≤0.03   ≤1.00   ≤1.00    -      ≤0.04  16.00~18.00  6.50~7.75  -      0.75~1.50

            1.3  拉伸试验
                 从断裂扭簧 上截取试样, 按 照 GB / T228.1-
            2010 « 金属材 料 拉 伸 试 验 第 1 部 分: 室 温 试 验 方
            法» 和 GB / T24588-2009 进行拉伸试验, 结果见表

            2 , 可见各项测试结果均符合技术要求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2  扭簧拉伸性能测试结果
                  Tab敭2 Tensile p ro p ert y testresultsoftorsions p rin g
                     抗拉强度         断后伸长率        断后收缩率
              项目
                     Rm / MPa       A / %        Z / %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图 3  扭簧表面形貌
             实测值      1721          10.5          57                   Fi g 敭3 Mor p holo gy oftorsions p rin g surfce
             标准值   1680~1930         ≥4           ≥10          当裂纹扩展至扭簧中心部位时, 又分为两个疲劳源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继续扩展( 位置 3 和 4 ), 直至扭簧发生瞬断.
            1.4  硬度测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.6  金相检验
                 按照 GB / T4340.1-2009 « 金属材料 维氏硬度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对扭簧的圆周截面及轴向截面分别取样, 利用
            试验 第 1 部分: 试验方法», 对扭簧的外表面、 内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金相显微镜观察其显微组织.由图 5 和图 6 可知,
            面及纵截面心部进行硬度测试.由表 3 可知簧丝内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扭簧内表面存在大小不一的凹坑缺陷, 凹坑最大深
            表面的硬度高于外表面和心部的, 这与各部位的马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度约为 60 μ m , 组织为马氏体 + 析出相, 轴向截面上
            氏体含量有关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的析出相呈带状分布.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表 3  扭簧硬度测试结果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分析和讨论
                    Tab敭3 Hardnesstestresultsoftorsions p rin g  HV0.2
               测试部位         硬度测试值              平均值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该断裂扭簧的化学成分、 力学性能及硬度均符
                外表面        416 , 387 , 400     40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, 其显微组织为马氏体 + 析
                内表面        412 , 469 , 442     44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相, 未见异常, 可以排除由于扭簧簧丝材料不合格
                心部         415 , 411 , 397     40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起的断裂.
            1.5  断口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扭簧表面发现有沿轴向分布的划痕和拉丝,
                 对扭簧断口进行超声清洗后, 在扫描电镜下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而扭簧对表面缺陷十分敏感, 表面缺陷的存在会降
            察其微观形貌, 结果如图 4 所示.可见断口明显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低其使用寿命       [ 5G6 ] . GB / T24588-2009 中 明 确 规
            为两个区域: A 区为瞬断区, 表面有韧窝特征; B 区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定簧丝表面不允许存在上述表面缺陷.在随后的金
            有海滩状辉纹, 为典型疲劳断口特征                 [ 3 ] .从图 4a )   相检验中也观察到扭簧圆周截面及轴向截面存在多
            中位置 1 和 2 可见, 疲劳裂纹源起始于扭簧表面                 [ 4 ] ,  处 大 小 不 同 、 深 度 不 一 的 凹 坑 , 凹 坑 最 大 深 度 达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9
   59   60   61   62   63   64   65   66   67   68   6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