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40 - 理化检验-物理分册2019年第五期
P. 40
史学星, 等: 热轧态 Q345 钢临界点的测定与分析
2.3 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定相变温度 730 ℃ 仅低 1 ℃ , 两种情况下 DSC 曲线上相变终止
差示扫描量热法( DSC 法) 测定钢的相变温度 点均不明显. DSC 法测定热轧态 Q345 钢相变点升
是借助于同步热分析仪将待测试样与另一参比试样 温速率由 3 ℃ min 提高到 20 ℃ min , 其相变
-1
-1
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加热( 或冷却), 由于待测试样 起始点由 730 ℃ 增大到 736 ℃ , 相变终止点则均为
与参比试样的热量变化特性不同, 两者会有热流差 859 ℃ 左右; 相变的典型吸热峰随着加热速率的提
产生, 通过测得热流差与温度的变化关系曲线( 即 高相对更加明显.由于差热法跟膨胀法测试原理不
DSC 曲线) 上的吸热( 放热) 峰的温度来判定钢发生 同, 且目前热分析领域没有推荐的方法标准可执行,
相转变的温度.笔者将加热过程中 DSC 曲线上出 对比两者测试结果得出: DSC 法测定临界点推荐采
现的第一个吸热峰的起始温度定义为相变开始点, 用 10~20 ℃ min 的升温速率.
-1
将最后出现的一个吸热峰的终止温度定义为相变结
3 分析与讨论
束点.图 3 为 DSC 法测得的热轧态 Q345 钢 DSC
曲线和对应的一次微分曲线. DSC 法测得的热轧 计算法测定钢的临界点时由于各元素及杂质元
态 Q345 钢临界点分析结果见表 1 . 素含量的轻微波动, 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很大影响, 所
以应用计算法时要对钢中各元素及杂质元素的含量
进行多次测定, 计算得出临界点, 取其平均值比较合
适, 同时计算得到的临界点可为其他几种测定方法
提供试验参考温度.
膨胀法和 DSC 法利用钢在发生相变时的体积
或热量变化来确定临界点.这两种测定方法都相对
简单, 测试效率高; 但试验条件( 如升温速率、 试样质
量或尺寸、 保护气氛、 采用的测试标准等) 都会影响
最终的相变结果.因此采用此类方法进行临界点测
定, 必须选择恰当的试验条件.如膨胀法推荐采用
现行的 YB / T5127-1993 的方法测定临界点, DSC
-1
法推荐以 10~20 ℃ min 的速率测定临界点.
对比分析以上 3 种测试方法获得的结果发现,
热轧态 Q345 钢采用不同的方法测定的临界点 A c1
和 A c3 分别约为 730 ℃ 和 860 ℃ , 计算法、 膨胀法、
DSC 法所测定的临界点温度具有一致性.
图 3 热轧态 Q 345 钢的 DSC 曲线和对应的一次微分曲线 4 结论
Fi g 敭3 Thea DSCcurvesandb corres p ondin g
p rimar ydifferentialcurvesofhotrolledQ 345steel 计算法、 膨胀法、 DSC 法所测定的临界点温度
具有一致性, 热轧态 Q345 钢的临界相变点 A c1 和
由图 3 和表 1 可知, 采用 DSC 法按照 ASTM
A c3 分别约为 730 ℃ 和 860 ℃ .对于热轧态 Q345
A1033-10 测 得 热 轧 态 Q345 钢 的 临 界 点 A c1
钢临 界 相 变 点 的 测 定, 如 使 用 膨 胀 法 推 荐 依 据
729 ℃ 较 YB / T5127-1993得 到 的 临 界 点A c1
表 1 DSC 法测得的热轧态 Q 345 钢在不同升温速率下的临界点 YB / T5127-1993 的 方 法 进 行 测 定, 如 使 用 DSC
法推荐以 10~20 ℃ min 的升温速率进行测定.
-1
Tab敭1 Critical p ointsofhotrolledQ 345steeldetermined
b yDSCatdifferenttem p eratureisin g rates 参考文献:
-1
升温速率 /( ℃ min ) A c1 / ℃ A c3 / ℃
[ 1 ] 李晓成, 郑亚风, 吴晓春 . 晶粒尺寸对贝氏体钢 SDP1
0.5 729 -
的连续冷却转变规律的影响[ J ] . 材料导报, 2017 , 31
3 730 -
( 6 ): 86G92.
10 734 858
[ 2 ] 吴承建, 陈国良, 强文江 . 金属材料学[ M ] . 北京: 冶金
20 736 860
工业出版社, 2005.
3 1 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