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31 - 理化检验-化学分册2017第八期
P. 31
肖 瑞, 等: 十字形试样双向拉伸试验
尽量减少两个方向拉伸载荷的相互影响, 保证中心
1 发展概况
区两个主方向应力、 应变的均匀性和一致性, 提高试
双向拉伸试验在 20 世纪 80~90 年代出现过一 验数据的可靠性, 对于该问题, 经常采用在十字臂上
次研究热潮, 最近10a ( 年) 却趋于沉寂, 除技术限制 开出均匀分布的缝隙来达到目的; 另一方面由于十
和成本高外,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设备因故障老 字形试样容易在两臂交接的尖角处产生应力集中,
化而影响正常使用.近年来国外为了获得双向应力 使此处过早破裂而使试验中断, 造成中心区应变量
状态下的应力 G 应变关系, 以供汽车数值模拟设计之 小, 应力 G 应变关系曲线不完整, 因此设计试样时应
用, 双向拉伸试验研究又开始活跃起来, 其中以日本 使中心区得到尽可能大的应变量, 以得到完整的应
最为突出, 其于 2012 年完成了自己国家标准 的制 力 G 应变关系数据.对于该问题, 最常用的解决办法
定, 并在国际标准制定上不遗余力; 德国也依托国际 是优化两臂交接处的过渡区形状, 以及对中心区进
冲压学会IDDRG 联合其他欧洲国家积极推动国际 行減薄处理.
标准的制定.而在中国, 由武汉钢铁公司研究院、 北 多采用有限元模拟和试验的方法对试样形状进
京航空航天大学和北京钢铁研究院等单位牵头, 配 行优化, 如日本专家 KUWABARA 等 [ 10 ] 在研究低
合国际标准化组织在双向拉伸试验国际标准的制定 碳钢十字拉伸试验时的设计试样, 采用的是臂上开
方面也开展了大量工作.在各国的积极努力下, 双 缝的方法, 没有对中心区域进行加工.为增加中心
向拉伸 试 验 国 际 标 准 于 2014 年 正 式 颁 布 ( ISOG 区的变形量, 可采用中心区域减薄方法, 可以两边都
TC164GSC2N595 NWIP for determination of 减 薄,或 仅 对 一 边 减 薄, MAKINDE 等 [ 11 ] 和
biaxialstressGstraincurv eb y meansofbul g etest MERKLEIN 等 [ 12 ] 对减薄的方式分别进行过讨论.
witho p ticalmeasurin gs y stems ). 另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向东等 [ 13 ] 也对该问题进
由于双向拉伸试验与单向拉伸试验相比能更准 行过研究.
确地反映复杂载荷条件下的材料性能, 所以世界各 试样的基本形状为十字形, 图 1 所示为双向拉
国众多学者使用该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了多方面研 伸试验国际标准ISO16842 : 2014 所推荐的一种试
究, 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: 本构关系( 葡萄牙 [ 1 ] 、 德 样.试验时两个垂直方向十字臂受到拉伸, 载荷传
国 [ 2 ] ); 微观损伤( 法国 [ 3 ] 、 突尼斯 [ 4 ] ); 各向异性( 法 至中心区, 测量中心区的变形量得到应变数据.
国 [ 5 ] ); 屈服准则( 日本 [ 6 ] ); 正交异性( 比利时 [ 7 ] ); 延
伸性能( 英国 [ 8 ] ); 后继屈服性能( 日本、 丹麦 [ 9 ] ); 等.
国内从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起, 北京航空航天
大学开始研制双向拉伸试验机, 并应用于中国科学
院和高等院校进行金属板材成型极限测试、 抗皱试
验和摩擦试验等内容的成型性能研究和残余应力测
试标定, 目前已是第三代产品, 其适用面广, 用户可
根据需要设计各种特殊试验, 其功能具有很大的扩
展潜力, 能进行常温和高温的多种板材基本性能试
验、 成型性能模拟试验和成型工艺模拟试验.此外
1986 年南京工业大学也从日本衡器公司引进一台
卧式 双 向 拉 伸 压 缩 疲 劳 试 验 机, 静 态 载 荷 2.5×
图 1 ISO 标准推荐的十字形拉伸试样示意图
10 N ( 25t ), 动态载荷 1×10 N ( 10t ), 用于开展金 Fi g 敭1 Schematicdia g ramofcruciformtensiles p ecimen
5
5
属材料双轴疲劳断裂特性研究.近 10a ( 年) 来, 国 recommendedb y ISOstandard
内有部分试验机厂开始研制生产双向试验机包括三 此外, 有时为了某些特殊的试验目的还会设计
轴试验机, 主要应用于非金属材料的压缩试验. 一些形状特别的试样.余海燕 [ 14 ] 列出了一些有代
2 试验试样与设备 表性的十字形试样, 如图 2 所示.
2.2 试验设备
2.1 试验试样 2.2.1 单拉机加辅助装置
试样结构的设计主要有两个关键问题: 一是要 十字形试样试验设备的设计有两种基本方案,
5 3 9